来的钱去吃饭?”
“咱们村出去的都去卖东西了,男的当保安和仓库管理员。江树平两口子现在就是仓库的主管了,一个月好几百,还要你这一年挣个四五百的田地?”有人看出刘连秀的脸色不太好了,赶紧出来打个圆场。
“钱少挣点儿,一家人热热乎乎地多好。唉!”
“小奕,你去问问他们家外出的亲戚,要不要回来。他老人家说得也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出去。”刘连秀面不改色地小声向江奕交代了下来。
“守义家的,你可别跟他这个老磨叽一般见识。真要是把他儿子儿媳妇整回来,老磨叽一天都过不下去。光他儿媳妇一天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
江奕总算见到了一个明白人:“大哥,你家这孙子孙女现在多大啦?”
“一个九岁,一个十二了。”
“他这个孙子可是两个个千金呢,超生罚了两千。”
老人也不生气,笑呵呵地就开始抱怨起来了:“现在也不知道都在干嘛,一天到晚抱着书念那些鸟语,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
“人家那是俄语,你哪儿能听得懂?我家孙子念的日语我就懒得过问,你就别再烦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以后就等着享福吧。”
“这些小孩子一个个皮得很呢,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可撵不上他,要是以后长歪了可别怪我。”说到自己的烦心事儿,比刚才的老头也强不到哪儿去。
这话是没法进行下去了。
江奕本来想让刘连秀体会一下被人感激的味道,没想到迎接他们的却是这么多“城市化”后遗症。
看到刘连秀的脸色不太好,江奕犹豫了一下才问:“咱们要不然就回去吧,农村太脏了一些。”
“有什么脏的?你还不是从小在这里长大的?”
好不容易拿到了家里的钥匙,走了进去才发现自己家里已经彻底地荒废了。
直系血缘全部走出去后,只有江正柏的妈妈有空就来窜窜门、收拾一下。不过房顶的蜘蛛网还是太密了,或许是打扫不到。江奕和江采兄弟俩住的配房更是堆满了杂物。
刘连秀看着院子里的两块小花园长满了草,心疼地说:“小奕,以前这里的花都是你每天浇水、去虫子,还搭了几个架子,可惜了。”
“那几个架子也倒了。那时候太傻了,我看了动画片《葫芦娃》,就想着这些小葫芦藤能结几个葫芦娃,一个喷水、一个冒火,谁不听话我就派葫芦娃上去揍他们。”
“哈哈哈,怪不得大热的天在架子下面看书、也不怕蚊子咬着。”刘连秀笑得都快站不直了。
“直到高中毕业···就是今年以前,其实我一直都以为会有的。”农村的孩子一直都有两种教育,一种是农村的有神论,一种是学校的无神论。
在这种“二元制”教育冲击下,晚熟的江奕到了大学阶段、只接受一种体系的教育后才算是真正统一了信仰。
就让这些儿时的记忆成为永远的记忆吧。
“那个老人家说的也对。有些东西,离开了这个地方就再也回不来了。小奕,有时候我感觉你还是以前傻乎乎地多好玩。”
“刚刚说了路边的老头得了便宜卖乖,我看你老人家也差不多。”江奕一句话没把刘连秀怼死。
“看看吧,要是以前你听到别人说你,你肯定是‘哼’一声再把那些人骂回去,”刘连秀一边数落着江奕,一边两手叉腰学着江奕的语气,“谁说的,你让他站出来。”
“我会叉着腰跟人顶牛吗?”
刘连秀也发现自己表演过头了:“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你先听我说完。”
女人发现自己的逻辑问题之后,就是打压那些“提出问题的人”了。江奕只好听她继续数落。
“小奕,钱是赚不完的。等到忙得大家都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