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又有人来闹事了!”一个非常年轻的小伙子跑过来。
“国内来的人也有这么年轻?”江奕的印象里,江守义带来的都是50、60后才对,还有少数几个40后。
江守义打发人和当地聘请的保安一起去处理了。才跟江奕聊了一下:“咱们市场里也有一些大学生打打零工,现在学校里的补贴不够用。”
刚刚来报告的事情,基本上每天都有。
江奕担心的事情还是发声了,整个苏联都将华国来的“倒爷”拉黑,很多宾馆甚至直接拒绝持有“因私护照”的华国人入住。
“不是让你们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嘛?”
江守义摇了摇头,苦笑了一声:“真要是咱们卖的也就认了。他们拿来的都是从那些‘倒爷’手里买的,老毛子也分不出咱们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来闹事的动静还不小,刚才派出去的人竟然没拦住,五六个人拿着衣服就闯进来了。
“让他们过来吧,小李你再叫三个保安过来。”
大声喧哗的人到了,手里的羽绒服往地上一扔就开始大声叫着。小李过来解释着,原来他们非说这些衣服是这里买的。
“让那个学生带他们中的一个人去找一下他们是从哪里取的货。咱们比一比。”江守义也懒得动弹,就在这里等着。
没想到还真的有形状相似的羽绒服。江守义拿过来以后,询问着其他几个人,那些人都在点头。
“拿杯水来,”江守义把清水就向羽绒服泼了过去,然后交给几个来闹事的,“你们看看吧。”
羽绒服丝毫没有问题,和那些闹事的拿的羽绒服颜色完全不同。后者手里的羽绒服开缝、掉色非常严重,掉出来的一些也是鸭毛而不是羽绒。
“你们要是不相信,可以再去找找,但是如果发现不是这种假货,你们就要买回去才行。”
那些人终于走了,估计原来也是心虚。
“这些假冒伪劣有七八成都是从燕京那边的一个什么‘粤省村’买来的,都是坑人的。再这么下去,华国人在莫斯科就要人见人恨了。”江守义在这里待了一年多,现在看到这个样子,心里也是无助。
还真是忽略了这一点。江奕只想到从企业层面控制质量,忘记了这些“倒爷”个人的能量。真是“百密必有一疏”。
“你们不是已经改国籍了吗?”
“没用,那些人才不管这些呢。这个市场的牌子不就是‘华城大市场’嘛,人家就认这个。以后再这么下去,我们也只能撤了。现在收了这么多企业,安排这些人也够了。”
江奕暂时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
看到那个莫斯科大学的学生,却想到了一些事情。
“爸,我想去这个学校看看。”
刘连秀不想去。江奕有些生气了:“你们以后要是没几个文化人在这里看着,过不了几年就干不下去了。”
正好江守义也想去看看,刘连秀这才不情不愿地跟着一起去了。
果然是苏联式风格,建筑就是够大、够严肃,横平竖直地。主楼前的广场上不少雕像,大厅里悬挂着画像,让人能够感受到苏联人对于艺术的热爱。
江奕对这些也不太感冒,他更想了解一下这些留学生的情况。
“我是国家教委派过来的公费留学生,去年就来了,学东欧区域历史的。”大学生经常去大市场帮忙,跟其他人也熟悉了。
“你们在这里的生活费是国家教委统一发的?”
“学校里发2700卢布一个月,国家教委30美元。”
江奕心算了一下:“还真不算多,够不够用呢?”
大学生一听这个就来劲了:“这还是刚刚提高之后的呢。以前学校里才给700卢布出头,有学长说他们那时候才560卢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