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树平和江树国两家也来了。王思忠的第一站是在彭城,帮助江树平两口子打开销路,后来才逐渐转移到了摩托车销售岗位。
看到小姑娘的时候,江奕从下一代身上看到自己的价值。
她的身材不算高,不过由于没有出去干活的原因,倒是比较白净。在红色衣服的映衬下,一个城市小女孩的形象出来了。
“我总算是挽救了一只知更鸟,”江奕想起了一首英文诗,想了半天却不知道她的名字,“你是大妞,对吧?”
只是小女孩现在还有些害羞,见到江奕走近还要往王素英身后躲。
“她的大号叫江诗兰。那时候老一辈一看是个女儿,连个名字也不愿意取了,就是素英随便取了一个。邻居们都觉得拗口,平常都是叫她兰兰。”江树国一激动之下就是口无遮拦,当着孩子的面就把底细透露出来了。
“孩子要上户口,我就是看到一个杂志上一个牌子叫这个,就取了前面三个字。”王素英还真是个随性子的妈。
只是小朋友的脸色就不好看了,没想到自己的命这么贱。
“比我小时候的名字好听多了,我们那一拨人的名字一个比一个贱,老人说这样好养活。名字太好听的容易被阎王看中、早点被回收了。”有的怪名字自己也不记得,还是长大后被人提醒了才知道的。
“这个大女儿过了年就15岁了,再过两年就让她进厂去,给自己挣个嫁妆,女人这一辈子,唉。”江树国像是想起了王素英这十几年,充满了矛盾的心理。
这几年王素英走得太快,自己就差得远了,他那种“耽误了她”的感觉又上来了。
“现在她在博识那边天天跟着学呢,喜欢什么就学什么,算是听了‘百家课’,就是不太全面。我也教不了她,干脆就让她随着性子来。”王素英自己也只是个初中生,按照农村初中那些老师的水平,估计她是教不了什么。
“一天到晚的就喜欢学那些洋文,数学和电器维修一点儿也不入脑子。跟一个罗沙国的小女孩玩得很好,那个小女孩的妈妈在博识教俄语,现在两个人都能拉呱半天了。”
“除了俄语还学什么了呢?”
“我以前跟着韩老师学英语。就是索菲亚来以前。”小女孩大着胆子回答了一句。
“那就好好地学下去,以后都考一级。掌握两门外语就很不错了,很多大学生也就是这个水平。除了口语,还要学习写作文、看得懂小说才行。”
“学了以后能挣大钱吗?我不想让爸妈以后再这么辛苦了。”
江奕给他们的薪水算是比较高的了,没想到还是不够用?
王素英看出了江奕的疑惑,赶紧解释了一下:“大妞说的是以前的事情了,都怪那时候想不通,给孩子们留下阴影了。”
“你们跟同乡会会长说一下,以后不管能不能找到学校,江家屯同乡会的子弟,必须要解决教育问题。至少解决8年中小学。”
“有的地方,小学和中学就是不让读。”
那就让他们找家教,自己办私塾也行。同乡会服务会员,就从解决外出人员的子女教育开始。
“二叔,我以前借你的钱,后来当成股份了。”趁着大喜之日,江树国才把“假冒鸡毛令箭”的事情说出来。
王素英也解释了一下,没有任何隐瞒。
一个走投无路之下瞒天过海,一个坚守纪律可能失去良机。两口子一正一反,让江奕觉得这个家庭可真是不容易。
幸好是农村的“先结婚再培养感情”,否则按照自由恋爱模式绝对没有什么机会走到一起。
“只有98万,怎么能建起来一个家具城的?”江奕是没这个能力。他擅长先手布局、高屋建瓴,这样捉襟见肘的事情还真是做不来。
“那些楼都是租的,都是旧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