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央企,现在正是比较困难的时候,今后也会有更多的困难。
如果有文人见证了私企合作、企业由此新生,对江奕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契机。
“华国重汽可是有军方股份的,李大成又是军方的人,了解的事情多了,以后就要受到相应的约束,”江奕这话很明确,就是让你听招呼,“只有这样,以后一些涉及较多复杂事项的课题才能交给你们。”
李大校听到这句话就有些纳闷,江奕什么时候这么考虑自己的感受了?
孔教授最头疼。不提还好说,人家答应了你要是不同意条件,以后再合作起来就会被打上“不听招呼”的烙印;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嘴巴上会受到一些约束,但是以后会有很多项目给自己做。
罢了,老脸已经舍出去一会了,也不在乎多丢一次。
“没问题,规矩我还是懂得地。”
陈副教授则是被江奕的几句话吓得直接不敢跟了,他可没有孔教授那么务实,也不像孔教授那样了解江奕的底细。
第二天上午,曾玉刚、何董事早早地准备好了。
这一次重汽方面不再像上次那样“给李大校面子”才拨冗见上一见。厂长亲自到了总厂门口迎接,排场很足。
“李大校,谢谢你给我们牵线把媒,江老板,真要感谢你们的照顾。”见到李大校一行,厂长心里是真的感激。
这两年江奕没少给他们订单,自己内部消化了2000多辆重卡不说,兰陵、任城的建筑工程公司也采购了几千辆。大湖城为华国重汽贡献了十几亿产值,对于深陷泥潭的他们可谓雪中送炭。
厂里兴旺发达了,厂长这次就没再藏着掖着,带着李大校几个人参观了生产车间、质量控制平台和检测中心等环节,
表面上看起来如烈火烹油,江奕看着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
他找到机会向检测中心主任问了几句:“你们这里的年轻技工占比很高呀,比我看到的大部分国企要多得多。”
“这两年进来不少人呢,都是年轻人,多学点技术也好。”检测中心主任说得很冠冕。
“我看好像活儿不多吧,而且检测仪器也不多。”江奕自己就做过这些方面的工作,所以他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检测人员要有两个助手。
江奕很年轻,检测中心主任也没当回事儿,不过也是先避开其他人才告诉江奕:“反正这些年轻人闲着也是闲着,要不是这两年厂里效益好了,哪儿有地方安排他们?趁着机会多要几个编制吧,过几年不知道又是什么行情了。”
“我听说几个大订单都执行完了吧,以后可能就没有那么多事情干了,这些人干什么去?”
“还能干什么去,总不能让他们下岗吧?”检测中心主任就不爱听这句话,对江奕的语气也就没那么和蔼了:“咱们是工人阶级、领导阶级,工人有劳动的权利。”
说完以后他径直走开去追自家厂长,不再理会江奕了。
曾玉刚离得不远,刚才的话他也听到一些,也透露了一些相关的消息:“重汽想让我们多收一些技工,放到全省的维修中心去。我寻思着齐鲁省的重型卡车也买不了多少,就没答应他们。”
“如果他们通过了我们的考试,也没有问题。跟其他人一视同仁就行了,不用特意照顾。”江奕知道这是重汽想要“甩包袱”,可是这样只能解决一些短期问题,过不了几年新一代韭菜长起来以后,问题还是照旧。
看来是需要给他们紧一紧那根弦了。
“不知道看得怎么样,江老板多给我们指导指导?”厂长见到金主,也不再顾忌人家这么年轻,直接向江奕“问道”。
“厂长,我现在有些担心了。因为兰陵和任城的重卡需求已经饱和,以后大部分是更新换代的需求,再也没有这么集中的采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