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道的那一年,也就是2000年,红筹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一年红筹上市12家,筹资3539亿港元,占当年香江主板和创业板筹资总额的77。
红筹股的第一波大规模上涨,就是摩根的专题报告。也正是在这个报告里提出了“红筹股”的概念,此后几年里乘着香江回归的东风,一路飙涨,直到1998年。
“内地的企业到港上市,很多投资者也不太熟悉。你们那边放出几个人来,到这些上市的企业里做一些实地调研、发布定期研究报告。投资机构也要定期公开投资的仓位,一切都要规范运作。”江奕看着有些郁闷的韦毅飞,暗暗为他感到庆幸,但凡还有其他人可以借助,自己也不会把“红筹股教主”的名头交给这个不情不愿的家伙。
韦毅飞的确更郁闷了。
别看分析师有着独立的撰写报告的权利,可是你可不敢随意给出了一个“卖出评级”,那可是会引发很多负面反应的。标的公司自不必说,股民都会把你骂得狗血喷头。
更何况,你们集团内的投资机构还真金白银地投入了呢?
所以,尽管他还没有离开江奕,就已经有了一种被阉割的痛感。
“哈萨克斯坦的两家公司已经进入了股改阶段,后期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投资?”
韦毅飞已经对今年不抱希望了,干脆一下子沉到底。
江老板既然喜欢投资这些不规范区域的上市企业,那就今年一股脑地进来,明年起码会有一个较低的基数。
韦毅飞倒是提醒了江奕,他一直想要形成的“以香江资本市场为发动机,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作为腹地”的思路,现在其实已经可以加快启动了。
“今年估计来不及了,明后年他们真的要上市了,肯定要投资。另外,巴国那边也可以考虑一下,有些好的企业如电信、纺织企业等,也可以看看有没有机会到香江市场上市。”
还巴国的电信、纺织企业,不就是你们家在那里投资的嘛,这么快就要考虑上市融资了?
韦毅飞心里不服归不服,江奕这么明确的指令他还是必须要实施。
“现在我们的销售能力还跟不上,是不是可以请其他机构帮忙销售一下基金单位?”
为了防止江采的财务公司太过招摇,江奕将韦毅飞所在的投资机构与江采做了一些切割。这导致韦毅飞所在的投资机构网点不多,销售比较缓慢。
“你是说韩剑波那边?”江奕一下子就猜透了韦毅飞的想法,要是其他机构也没必要单独请示,“这次全部用自有资金,不用发产品。等到几年后红筹股的盘子大了再考虑吸收投资的事情吧。”
盘子本来就不大,这种好事还是别让外人分享了。
韦毅飞现在确定了:江奕家的确和韩剑波家有很深的过节,而且主要问题还是在江奕这里。
要不然怎么会反应这么大,竟然不愿意去赚一些投资者的管理费?
“我听到燕京的专家说,红筹股这些制造类企业上市,扭转了港股中零售、房地产占比偏高的畸形,可以分享大陆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江奕悄悄引导一下韦毅飞,让他逐渐提高信心:“有了华国因素,香江股市的恒生指数估计破万点也不是不可能。”
“要提高一倍?”韦毅飞还是第一次听到江奕提到一个精确的数字,可是也不能这么信口胡来吧?
“这是专家的话,而且有些背景。你们可以论证一下,我也可以学学。”韦毅飞一直硬顶着,江奕只能给他命题作文。
到时候你们论证不出1万点,那就不停地修改吧。
韦毅飞有了暴走的想法。一个小年轻,没写过一篇投资报告,现在就要直接告诉我几年内翻番,而且中间很大程度上还是借了红筹股的势?
只是他不敢。他倒是写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