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十几天,扣除陀螺仪被扣押浪费的五天,再扣去不合格的废品……废品率还是挺高的,主要原因是有许多零部件还未实现机械化,而是依靠手艺师傅的眼光,纯手工制作。
再加上路上运输时又颠来颠去,到完县机场测试阶段时往往十枚里就有两三枚不合格。
有时苏教授想把这些不合格的“高火”拆开整合成一枚合格的……但现实却没那么简单。
由于手工制作标准不统一, 因此零部件无法转换,结果就只能作罢。
最终统计后,一共有一百五十七枚“高火”可以使用。
看到这数字,王学新就暗松了一口气。
一百多枚,打一仗是没问题了,鬼子再来两三个重炮联队也能对付。
现在就看鬼子有没有那么多重炮……
确切的说鬼子有, 而且还有不少。
比如鬼子广泛用于华夏战场同时也是打算用来轰炸运城的八九式加农炮,这玩意是1929年批量生产的, 到现在已经生产了十几年了, 华夏许多重要的战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想想也觉得很无奈,鬼子在1929年就能生产这种能打18公里远的重炮,而华夏却是直至今日也无法生产一款自己的火炮……顽军那说是说能“自行生产”,但所谓的“自行生产”不过是打肿脸庞充胖子,关键部件全都是进口。
相比之下,阎老西的晋绥军还有点样子,小口径火炮能生产一些,只可惜不成气候。
此时鬼子的问题,就是有没有能力调集更多的重炮打运城。
顽军那边的正面防线肯定是要顾的,太平洋战场面对鹰酱的反攻肯定也要有所准备,另外还有其它战场都需要重炮的协同。
王学新相信,以根据地生产“高火”的速度能应付得过来。
这几乎就意味着运城安全了。
另一边,太原军部内, 冈村宁次也在为这个问题头疼。
八九式重炮,他手里还有一批。
事实上,冈村宁次原本就准备了三个重炮联队一共87门重炮轮流对运城实施不间断的轰炸。
损失的23门重炮虽然不算少, 但还没有到让冈村宁次无法轰炸运城的地步。
然而, 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却是:
继续调重炮部队上来吗?
调来之后再次被敌人炸毁怎么办?
再补上一批送人头?
冈村宁次烦燥的在指挥部里走来走去, 接着突然停下来问了声:“情报部门有没有进展?”
“大将阁下!”负责这事的参谋挺身回答:“非常抱歉,我们无法从八路军那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他们几乎所有人都相信……那是侦察兵潜入炮兵阵地干的!”
这让冈村宁次有些无语。
这可以说是一种讽刺,八路军被蒙在鼓里的只怕比帝国军队还多,冈村宁次都有种点醒他们的欲望。
就在这时,一名通讯员拿着电报上前报告道:“大将阁下,这是‘鞋匠’发来的密电!”
“鞋匠”是个特务代号,是一名被鬼子策反的敌方基层干部。
冈村宁次精神一振,马上接过密电展开,然后就看到了几行字:“八路军的‘特殊炸弹’不足,很可能与鹰酱的陀螺仪有关!”
这是王学新的百密一疏,他只是直观的做到对“高火”的保密,却没想到敌人的特务是无孔不入而且十分擅长由其它事联系到“特殊炸弹”。
比如这个被代号“鞋匠”的特务,他接到侦察的任务后并没有选择直接询问、窃听等手段。
“鞋匠”是这么分析的:
如果这是八路军的新装备,那八成跟小东北有关。
如果跟小东北有关,那打探新装备是不是只需要关注小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