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料术语了。
一个清末民窑胆瓶,乱七八糟画了些花卉,便拿了当传家宝,高崎出到二百都不肯卖。二百高崎都不敢保证可以挣钱。
还有拿了些民国厨房里用的盐罐子、油壶、粗瓷碗一类,来找高崎鉴定宝贝的,弄得他哭笑不得,干脆就不收了,省的人家说他是骗子,妄想骗他们的传家宝。
倒是有些清代的制钱和花钱,山里人不知道这东西比瓷器值钱,可以便宜卖给高崎。
制钱五花八门,高崎也不太懂,只知道顺治、康熙、乾隆、雍正和光绪,这五帝的钱造的相对少些,其余都泛滥了,基本不值几个钱。
他干脆就来个简单的,五帝的钱给十块,其余两块,爱卖不卖。
这些制钱攒的多了,他就给赵老板打电话,让他来一趟,挨个的区分一下,倒给他。
赵老板知道高崎不在乎这几个小钱,就是为了玩。他也不在乎小钱,也多半是因为喜欢这一行,心思不全在钱上。
不过,两个人鼓捣这些小玩意儿,倒玩的蛮认真。
赵老板过来,住上两天,认真的区分每一枚钱币,分出普通的和值钱的来,再认真地计算价格,和高崎左手交钱,右手交货,玩的不亦乐乎。
在钱币上,赵老板就比高崎懂得多了,毕竟他就是做这一行的。有时候也能挑出值钱的特殊钱币来。这时候,两个人就高兴地像俩小孩儿,还得喝两盅庆祝一下。
陶洁也开始喜欢制钱这个行当,认真地跟着赵老板学习区分不同的钱币。偶尔碰上稀有的钱币,比如无漆的那种康熙铜钱,酸洗出来铮明瓦亮的,她也留几个,自己拿着把玩,或者编个钱绳串起来,戴在手上。
还有充当压岁钱和法器、占卜用的花钱,有时候也能小赚一笔。
渐渐地,高崎收古董的名气就大起来,连这穆家峪村的村长穆启胜,都慕名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