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秦不出,魏结盟,韩暗弱,只有燕国!作为秦国的小弟,极有可能在此时,趁着赵国虚弱之时,举兵伐赵!”赵括指向燕国说道。
“我军才打败秦国,燕国,不敢吧!”任武有些不相信地问道。
“若我为燕王,也会选择此时伐赵!因为一旦我大赵消化掉上党一战的成果,三郡之地给予足够的粮食产出,青壮又长了起来,我军必与秦争霸于中原也!”赵括指着三晋之地说道。
“而欲争霸于中原,则先解后顾之忧,故赵必伐燕。与其坐等赵国伐燕,莫如趁赵青黄不接之时,举兵伐赵,虽难尽全功而灭赵,也能削弱赵国,使不再对燕国构成威胁!”赵括继续分析道。
“且我已派细作,散布赵军主力大损于上党的消息,故燕王必然上当!”赵括抛出杀手锏说道。
“上将军,末将不解,既然此时燕国伐赵乃是最优的选择,又何来上当一说呢?我军不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局面,以安稳渡过这几年的青黄不接的时期吗?又为何要诱使燕国攻我赵国耶?”任武不解的问道。
“首先伐赵确实是燕国最好的选择,无论我军是否诱导,燕国最后都会走这条路,即便他们不走,秦国、齐国甚至魏国和楚国也会逼燕国伐赵!”赵括指着舆图上的各个国家说道。
“因为三郡之地实在太大了,秦国惧怕我大赵强盛起来与他分庭抗礼,而其余诸国也怕我赵国成了第二个秦国!所以,弱赵将是未来几年的主旋律。此大势也,不可挡也!”赵括说道。
“那么,我们诱使燕国现在就伐赵的目的:其一在于让燕国尽快行动,从而缩短它的准备时间,变相地削弱燕军的实力。”
“其二,主动示弱,误导燕国认为我军主力无存,使其产出骄矜之气,轻视于我军。”
“其三,乃是为了在其余诸国决议要弱赵之前,结束对燕的战争,以隔绝诸国相助燕国的可能,进一步削弱燕军的实力。”
赵括侃侃而谈道,不过还有最后也是最后的一点,他没有告诉任武。那就是:他需要趁伤口还未愈合,民众还在热议上党之战时,通过对燕国的战事,再立新功……
“与燕国之选择一样。本君之所以要让燕国尽快攻赵,便是要尽量压缩不利因素,取有利于我之条件,与燕一战!而燕国之错漏,不在于伐赵,而在于未得诸国之助力,且未准备充分之时进行伐赵之举。故言其上当也。”赵括总结道
“明白了!谢上将军为末将解惑!”任武双手抱拳说道。
“嗯,战略上如今我们已经占有了主动权,但在战术上,我们即便有了这三千精骑的加成,邯郸军若,我军在总兵力和总战力值上,依然处于劣势,肯定是比不过燕军的。”
“所以,虽然本君费尽心力,营造了对我大赵最好局面态势,但要实现本君的战略意图,彻底地打败燕军,我们还需要在战术上压制住燕军!”赵括说道。
“来,光是我说了,你也来说说看,我们要如何排兵布阵!”赵括将舆图推倒任武面前说道。
“诺!”任武应诺道。
“此次战役之重点在于……”
“从何处破局?”
“当在此处也!”
“三千精骑,能拿下吗?”
……
灯火摇曳中,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着燕军可能的攻击路线,并一一制定应对之措施。而一夜很快在二人的讨论中过去,一个完整的抗击燕军的方案也随之出炉。
“说一千道一万,我军破敌的关键,还是在你的三千精骑上,去准备吧!”赵括收起被两人戳来戳去,已经有点破损的舆图,对着任武说道。
“诺!”任武说道,刚走到门口,又回过头来对赵括说道:“末将还是以为要调些兵马回防比较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