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不论成功与否,我国之损失不过燕北之地而已,已是万幸,万一侥幸成功,则我军翻盘有望!”燕王说道:“国相,还请为我拟写国书,今日便派出使者与秦使共往邯郸。”
“诺!”栗腹恭敬地应诺道。
“另外我王,据细作称,我军大将将渠为赵军所虏,是否也要在国书中体现,嗯,看是否要赎买回来?”栗腹似又想起了啥对燕王问道。
“哎......此人刚愎自用,自以为知兵事也,却被赵军一举而击溃,人也为赵军所俘虏,真乃我燕军之耻也!寡人真浪费金帛赎还于他。”燕王有些恼怒的想道。
“我王还请三思,毕竟将渠将军是为我王而战,虽能力有限导致战事不顺,以致被俘,然念其忠心可嘉,又是主动为我王殿后,此情此景不可不赎也!若是此次不赎,下次更有何人愿为我王奔走、卖命耶?”栗腹假惺惺地劝解道。
虽则是在劝导燕王赎买将渠,实则在不经意间已经把战败的罪责推到了将渠的身上,更是冠之以无能之名。可想而知,即便将渠被赎回,其结果也只是一个背锅位,而作为败军之罪魁祸首,又担无能之名,其再难在燕国朝堂有一席之地矣。
所谓杀人诛心,不外如是。
燕王却对栗腹此举赞赏有加,赞曰:“国相真乃国士也,不怪罪其当众违逆之举,更是主动劝导寡人,时时处处为寡人为燕国着想,燕国得君,何其幸哉!”
“不敢当!”栗腹谦逊地回应道。
......
而在燕王君臣互相夸赞之时,在邯郸的王宫之内,平原君的密函军报也顺利送达了赵王的手上。依旧是一个深夜,依旧是赵王与平阳君二人相对而坐。
灯火飘忽,殿内一片冷霜,丝毫没有得到捷报之喜悦之情,不仅是因为代邑之战结局早有预料,更是因为平原君在军报中提及的赵括燕北的攻势,以及平原君对于赵括的忧虑。
“平原君到底是我王之叔父,虽然或有相帮与马服君,但都是看在赵国的份上,其心还是向着我王的!此军报中所述皆是老成谋国之言也!”平阳君不吝夸奖道。
“平原君一心为国,此情可嘉也!”赵王给平原君定性道。
既然平原君已经定了性,那么他的建言也便是定了性了,那么换句话来说他对于赵括的忧虑,也就变成了赵王,乃至于赵国对于赵括的忧虑了。
“如今赵括手握兵权,又只身在外,恐君命有所不受也!况此时赵括应该还未真正行动,若我王贸然撤换,恐遭朝臣议论矣。不若待其攻入燕国后,坐实其战略之后,吾等再行处置如何?”平阳君建议道。
“为今之计,亦只能如此了。可是,若换下赵括,何人可担当主将一职呢?”燕王问道。
“禀我王,燕国已然二败于我军之手,军心战力已不如我,只需遣一老成持重之臣代替赵括即可,我王无需忧虑。”平阳君答道。
“平原君年事已大,且又需跟随护送赵括回转邯郸,否则必是最佳之人选。”赵王喃喃自语道,随即眼神看下了眼前的平阳君:“平阳君可愿接手否?”
早已按捺不住的平阳君立即说道:“若是我王信任,敢不从命!”
这是啥!这是送功勋给自己啊!赵括栽树,自己摘果,去一趟燕国,拿下大片的燕土,从此手握大量军功,朝堂之上,上有赵王庇护,下有军功支撑,立于不败之地矣。最关键的是,自己的封邑也该扩一扩了。
君臣二人相视而笑,你懂我的小心思,我明白你的小机灵,配合默契,各取所需。
而现在,只需要等一个合适的机会,顺理成章地把赵括换下来即可了。
时光不负有心人,机会很快到来。
赵括在燕北地区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