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学了那么多枯燥的公式,作为一个作家的我潜意识感觉到大家可能已经审美疲劳了,呵呵,虽然目前我没收到任何负面留言,但我就是知道你们已经疲劳了。
接下来的几章,上雪用讲故事的方式带大家读一遍《巴菲特的资产配置法》这本书,作者是戴维·达斯特,摩根斯坦利的首席投资官。
其实上雪本人对于摩根和高盛印象都不太好,如果投资界有个渣男排行榜,这两位第一和第二的位置肯定轮着坐。
既然作者是摩根的,那上雪就举一个活生生的摩根的例子。
大家也知道从2021年以来市场中跌得六亲不认的板块莫过于中概,抛售潮是史诗级的,头部公司股价腰斩,更有甚者,股价直接被砍屁股、砍膝盖伸直砍到了脚踝。
当然,这其中原因复杂,有反垄断政策,有地缘冲突,有业绩下滑,但是让态势朝着完全失去逻辑的方式一路前行的,自然离不开以摩根为代表的这些国际投行们的集体做空。
以下数据均来自公开市场,仅用于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就在2022年3月14号,也就是两个月前,摩根还在发布看空报告,说小腾同学只值265港元/股,小阿同学只值63港元/股,而拼命送外卖的小美同学股价也被看空到80港元/股。
两个月不到,也就是60天的长度,以摩根为首的国际大行们突然对我国的互联网科技“全面看多”,说什么预期上涨,说什么正在摆脱各种不确定,一下子,小腾同学的目标价就变成了470港元/股,小阿同学130港元/股,而小美同学瞬间就变成了220港元/股。
这种一下腰斩,一下又给被人个子拔高的估值报告,真的也就只有广大散户会认真用做参考。
为什么他们可以如此儿戏的出报告?
淡定,他们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只不过以前没有吃相那么难看,或者说不太明显而已。
摩根第一季度疯狂唱衰中概,不过是它想让我们都卖了,我们不卖,廉价的筹码哪里来?
要知道摩根同学一边唱衰,自己却一边手动加仓,光是京东一家公司,摩根的加仓幅度就达到了1253,此外小腾和小阿摩根也加了一些,我说大哥你都发报告严重看空了,你怎么还自己手贱去加?
跟摩根一样的还有桥水基金,第一季度增持小阿同学75,持仓市值达到了8亿美元,桥水不仅买小阿,还买小多多同学。
很多散户根本就不会去关注这些国际大行究竟是怎么买的,只会一个劲儿地看新闻,用新闻来指导自己的投资。
上雪跟我的读者说过,当你们知识体系不健全,投资水平不够的时候,不要去看新闻,新闻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们赚钱的,很多写新闻稿的记者和编辑,投资水平都很菜,即便他们自己能力很牛,他们也不会把真实的投资水平展现在新闻里。
因为新闻的目的不是让看新闻的人赚钱,而是为了充分激发你们的情绪,让你们冲动转发,新闻要的是关注度,是流量,是话题。
如果市场上散户的情绪值波动幅度是80至120,那么新闻的作用就是将他们的情绪值波动幅度变成20至200。
你们试着回想看看,每次遇到牛市,新闻是不是比你还乐观?
“5000点才是牛市的!”
“6000点不是梦!”
这些新闻头条你们难道还陌生么?
而到了熊市,也是一样的,新闻会比你们还要悲观,业绩下滑、供应链收租、社融不及预期、集体退市、贸易战……种种这些消息纷至沓来。
所以作为投资者,我们不要被新闻带节奏,要保持理性,大家对于新闻里的内容不要太过在意,根据现实世界中的信息传到链,都已经传到你耳朵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