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你往桌上看?”
刘玉士(颛王东)双脚一蹬,连人带凳子朝后摔去,接着爬着远离了桌子靠在窗边,想要跳出去。那声音急忙安慰他道:“别害怕?你看桌子上,我是那盏灯,我是灯仙。”
见刘玉士(颛王东)马上要跳出去,那声音又说道:“白老子鼓瑟而歌,歌曰三爻载辞,庄路乃以那一句佳话回之,似是在陈述己意,实则在呵斥汉士不及暮年而衰,哀叹惠王不及壮年而亡,赞叹白老子不及少年而兴,话中还有三意,在人、在天、在地,道文以人为底、又为先,仰头看自然生死、低头看云海浮沉、平眼看人间千面,妙就妙在,其可随政变换,随人变换,江河山川俱是此理,也俱在理外,就看人心何变。”
刘玉士(颛王东)闻时入迷,闻后更是惊愕,放下窗来,小步在屋中踱了半会儿,接着朝着桌上行礼作揖,双膝跪下求道:“先生所言,解我一年疑惑,多谢多谢!”
“非也非也,汝只是差那临门一脚罢了,快快起身把。”
“先生真是灯仙?”刘玉士(颛王东)起身靠前,又疑惑道:“为何晚上不曾听闻大仙声音?”
“哦...我这灯仙不藏在火里,藏在影中,夜里只有火光而无它光,只能见灯不得见影,白日里有了日光,灯后成影,我在能现身。”
刘玉士(颛王东)往灯后墙面看去,看到了个妖娆身姿,只有手臂长短,但觉不是人,他平日里不见它物,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张口问这是什么影子,似犬非犬、似猫非猫。”
灯仙随口回道:“你这书生?连狐狸都没见过?”
“啊?”刘玉士(颛王东)大惊道,“大仙,你你...你是狐狸?”
那灯仙沉默了一段时间,而后才说道:“刘孝廉误会了,我并非狐狸,只是那影子像极了狐狸罢了,不行的话,你拨弄一下灯芯。”
刘玉士(颛王东)挑了下灯芯,墙面上的影子立即就变化了模样,是个人形的上半身,这才安下心来,莫说读书人,就算是平常人家也都将狐狸、黄鼠狼等物列入妖物,它们说的孽话都是不可行的。
灯仙说自己从前朝就存在,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赶考的读书人,因常年聆听百家精粹,故而有了灵性,生出了神智,能遇到他这书生,算是有缘。
阴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