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780章 平边策(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意两女去到垂帘内外防止偷听,然后向流珠道:“背给我听。”

流珠凑唇到风沙耳边,轻声背诵。

风沙让她反复背了三遍,垂首思索。

全文最关键有两处,其一: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

此乃上战之法,风沙听了不禁叫好。

其二更重要,乃是北周意欲统一天下的方向和顺序:

先取江北诸州,也就是淮南之地,顺势灭南唐,震慑吴越。

海龙王本就心向中原,南唐一灭,一定会归附。

再席卷蜀地,东西包夹东鸟。

然后剑锋转北,直指幽州,从契丹手中夺回幽云十六州。

最后聚强兵攻并州,灭北汉残余。天下就此一统。

对于这个先南后北的顺序,风沙并不赞同。

在他看来,北周只需占下淮南,南唐须臾可灭,但是不要这时灭,否则并吞南唐将会耗费北周巨大的人员、物资和精力,相当一段时间将是负担而非助力。

毕竟南唐的疆域并没比北周小多少,人口及繁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蛇吞兽之后,消化之前必定虚弱,易被敌所乘。

契丹不可能坐视不理,一定会设法掣肘,北周很可能深陷泥潭。

北周占下淮南之后,失却地利的南唐仅剩长江天险,都城江宁府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短时间内绝无北伐的可能。

那么北周应该立刻剑锋转北,一鼓作气收复幽云十六州。

后无掣肘,成功的把握很大。

以幽云之天险,只需重兵守住寥寥关隘就可以断了契丹南下的威胁,而不必提心吊胆的于广大的平原设防,那时再来统一南方,可以安安稳稳的消化。

实际上,只要北周能够收复中原丢失已久的幽云十六州,那便是中原的大功臣,一定会被包括百家在内所有势力毫无疑义的视作天命所归。

届时,南唐也好,东鸟也罢,保证不战自溃。

北周根本不必大肆兴兵,中原也能少些内耗。

风沙发了阵呆,不太理解柴兴为什么会采纳此策为国策,转念细细地琢磨一阵,发现王卜这份平边策也有一定的道理,柴兴采纳是有原因的。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此策能够保底。

柴兴作为皇帝,不得不考虑不灭南唐而去攻幽云,如果失败怎么办?如果与契丹僵持不下怎么办?如果损失太大怎么办?

届时,岂非连南唐都无力再灭,甚至被南唐联手契丹两边夹击,身死国灭。

先灭南唐起码能保证除开幽云之外的中原落袋为安,之后慢慢消化,徐徐图之,倒也不是没有收复幽云的可能,仅是很困难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毕竟失去幽云天险,中原只能挨打,难以还手,统一中原之后的整合消化又需要太长时间。

如果能够关起门来防贼防盗,什么都好说。若无相对安稳的边防,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第一代雄主拿不下幽云,或许第二代尚还有点指望。如果拖到第三代还没能拿回来,希望真的渺茫了。

风沙不禁叹了口气,私利和公利相比,往往私利为先,这是无可避免的,非得大智大勇者方能公利为先。柴兴以此策为国策,显然选择了先私后公。

在北周的皇帝看来,如果不能由北周统一天下,再美好的前景跟他有什么关系?怎么也不会跟契丹拼个你死我活,让南唐或者东鸟渔翁得利。

一夜未眠,天光大白。

景明坊,白矾楼。

景明坊与西鸡儿巷仅隔了一条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