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文瑞尔倒是没有多担心——探针的外壳是由一层厚度为千分之一毫米的色核力材料构成的。
在物质的微观结构上,原子内的核子被强相互作用力束缚在一起,但是这种远超宏观存在等级的力量比起色力,又显得微不足道了,在强子之下,构成强子的微粒子对被极为强大的力量所束缚,这股力量大到其能量足以转变为新的微粒子对的质量,与此相比,原子核所表现出的强相互作用力几乎就只是色力所溢散出的一点点碎片而已
虽然这也是个黑箱造物——通过资讯计算机的未知扰动,具有不同色核的微子会被固定为一个微小的“元”,而在这个“元”结构中,还蕴含着相当数量的胶子,在无数的“元”组合在一起之后,这些胶子将被“充能”激活,被激活的胶子会在整个结构体内形成动态平衡,在微元之间互相吸收散发,形成稳定的色核力场。但是它却相当稳定,性质优良,可量产,最强烈的高能射线,也无法摧毁这种已经有半只脚不在物质层面上的构造体。
不过它的黑箱体性质也着实太过使人感到遗憾,这项技术本身也是建立在资讯计算机的技术黑箱之上,在那次抹去小半个恒星系的巨大爆炸中,许多未知的规律似乎被建立了起来,但是目前联邦科技所能做到的,仅仅是利用这些已经确定的规律,但是对这些规律的本质则所知甚少。
在受制于规则限制之后,前沿的天花板的存在感越发提高,这也是卡文瑞尔对这次异常现象所表现出的不符合世界法则的种种性质所表现出巨大兴趣的原因,资讯计算机虽然万用,但是如果无法弄清楚其中的原理,无法取得真正的突破,那无论这个强大的技术黑箱能带来多少衍生产品,那都是建立在“黑箱”之上,更别说带来这个黑箱的还是一次极度危险的大爆炸,在这种没有基底的科技上发展,科技树点的越多,就有可能摔得越惨。
按照预设的飞行参数,十秒之后第一枚探针将进入质量带外围,卡文瑞尔命令计算机尽可能压缩传送回来的监控画面,以尽量延长观察的时间。
“五,四,三,二,一。探针抵达。”伴随着ai的电子合成音,第一枚探针脱出翘曲空间,直接撞进了一大片混沌的云海之中,这片“云海”的颜色几乎难以言表,可能那是某种基本力扭曲并影响了光影之后所产生的反射结果,甚至有可能光本身都有可能出现了变异——在相当巨大的范围内这些莫名的物质不知疲倦的翻腾涌动着。
跨度达到几千万千米的旋涡生成随后又被吹散,巨大的波动有时会突然原地转向,完全无视了动量和动能守恒,不过这里的物质离内部的旋涡状结构是如此之近,却没有出现晶化现象,这又是一项奇怪之处,然而两人还没能从这枚探针传回的画面中了解到更多详细内容,探针原本被缓慢晶化但是却也还算可以抵抗的护盾读数忽然一下子飙到了过载临界点,下一秒,探针被击毁了。
在这一批的发射中,第一枚探针用于检测环境的基础稳定性,后十枚探针则率先抵达作为进一步导航的锚点,最后一枚探针的预计脱出位置则在质量环带之外,检测整个试验场的环境并回传部分探针的工作场景,但是第一枚探针的遭遇便决定了这第一次尝试的失败,或者说卡洛斯特和卡文瑞尔就没有指望第一次能成功,他们将希望寄托于最后一根探针上。
很快,后十枚探针也抵达了预定位置,它们也没来得及导航信号,就被湮没在这不可名状的物质海洋中,由于这十枚探针需要均匀分布到直径几百光年的巨大半球面上,所以它们也没有办法拍摄彼此的状态,不过监视器所发回的画面仍然显示了一点有意思的地方,有些探针坚持的时间稍长,在被毁坏之前视野范围内的护盾层被完全晶化,而有些探针则是护盾出现突然的闪光随后失联的,这个区别引起了卡文瑞尔的关注。
“还真是恶劣的环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