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将认真学习作为第一要义。
有别于其他,学习本身就是对于自己的一场投资,而且稳赚不陪。
对于普通人而已,更是改变其所处社会阶层的很好的一条通道。
只是现如今,这种效果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削弱。
寒门已然没了多少上升的路子,别看现在社会多少成功人士爆出未成功之前的窘迫,可真要论起来其最初资本也绝对不是他们所言的那般。
坊间流传的永远都是胜利者的背书,哪里会管什么真相,怎么让利益最大化才是他们会考虑的事儿。
摇了摇头,将脑子里那些斑杂的思绪抽离,认真的看着面前畅谈古今文学的老师。
每每看着他们在讲台前慷慨激昂的聊古唱今,就能够体会到一股对于他们所教授的知识最纯粹的热爱。
这种存储卡,让李松林发自内心的敬佩。
能在一个岗位上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谁又能说不是热爱呢?
更何况,他们大多数人还都有着副业,只要想赚钱绝对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很有意思的一句话:“你们看不上的老师,出了学校很有可能是你们攀不上的人物。”
这句话一点不假,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各自行业、领域内的翘楚。
就比如学医的,那些老师课后学校外就都是一个个你挂不上号的杏林高手。
学生时期,就是我们储备知识,开阔眼界的最好途径。
别的什么都可能参杂渣滓,但学习本身就是纯粹的;
因为你学到手的知识永远都是你自己的,别人拿不走。
“……,嗯,不错,大家多向李松林同学学习,这回答得很有灵性和自己的见地……”
老师听着站得挺拔的俊逸少年,心里是说不出的欣慰。
自从教导了这孩子之后,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学习吸收快不说,还能够举一反三,妥妥的好苗子一个。
这般聪慧的学生,只要想学,无论在任何领域都能够出得了成绩,老师看着他再是满意不过。
而同一个教室其他同学,对于这样的一幕早就见怪不怪了!
自从李松林这家伙通过插班生考试进入到自己所在班级,他们就没能逃脱听着如现在课堂上的这样一番话。
每每新开一门课,新的老师很快就会发现这小子的不同之处,然后引以为大家的榜样。
一次两次,激励效果还是不错的,久了之后大家便也就麻木啦!
愣谁喝一碗鸡汤喝久了都会腻,如此情形大家早已见怪不怪。
“你们好好学,什么时候到李松林同学这种程度,将来就不愁出路咯~”
当然,能来复旦大学上学的,家境基本上也都差不到哪儿去。
鲜少有人能不请家教,不投入大量的教育本钱,便能在高考的考场上一鸣惊人。
不可否认是有的,但概率上来说实质上很少很少。
绝大多数同学的家境还是当地数得着的优越的;
越是有钱人家,越是知道在教育上下重注,他们懂得看长期。
而穷人家的孩子早早的就当家了,别说拿钱去补课,就是用钱顾及都舍不得。
当然,那些家境不好的学生,如果依旧能够考上名校那就是真的天赋异禀,智商卓绝。
这完全看投胎的玄学,半点不由人。
大家看着一师一生之间的问答,只觉得这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如人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可却也不得不接受如此现实,实力不如人可不就得受着嘛。
或者说,同一个班,用一专业,同一届,压根也就没几人能比得上李松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