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两千两百六十二章 炉子的学问(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敦煌本作‘君不见床头明镜明悲白发’;”

“‘天生我才必有用’,敦煌本作‘天生吾徒有俊才’;”

“而‘将进酒,杯莫停’一句,敦煌本压根没有;”

“后面是‘与君哥一曲,请君为我倾’”

“钟鼓馔玉不足贵,敦煌本是‘钟皷玉帛岂足贵’。”

“古来圣贤皆寂寞,敦煌本为‘古来圣贤皆死尽’。”

“甲本‘陈王昔时宴平乐’,乙本、丙本作‘秦王筑城宴平落’。”

“甲本‘呼儿将出换美酒’,乙本、丙本作‘沽儿将出好美酒’。”

“是挺有意思的哈?”王主持人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敦煌版本的《将进酒》:“对于唐代诗歌文学来说,这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了吧?”

“是个很好的发现。”周至笑道:“同时我们还能够在其中发现一些古代音韵学的内容。”

“就从这首诗?”王主持人没有发觉这两版《将进酒》之间的差异,怎么就能看出音韵学的内容来。

周至继续讲解:“比如甲本‘陈王昔时宴平乐’和乙本、丙本‘秦王筑城宴平落’,‘陈’与‘秦’,‘乐’和‘落’,在今音中差异很大,但在唐韵里,本身就是一个音,至今在粤语和川南方言当中,‘乐’依然读作‘落’的音。”

“至于‘昔时’为何会被误为‘筑城’,是因为其中的‘城’,唐韵中读音接近于‘十音’,而‘时’的读音接近于‘十一’,两字的读音非常类似。而‘昔时’,可能是被误读成了‘昨时’,然后‘昨’与‘筑’,在唐韵里又是同一个音,因此‘昔时’被误写为了‘筑城’,就解释得通了。”

“妙啊……”王主持人对语言也是很有偏好的,听周至这么一解释,感觉茅塞顿开,拍着大腿叫好:“定当如此……只能如此啊!”

他们这样聊得开心,节目录制的导演有点受不了了:“呃……王老师,王老爷子,还有这位周……同学,我们要不还是回到主题上来?”

“哦。对不起对不起。”周至赶紧退出了摄影区:“你们继续,你们继续。”

“我那个时候啊,特别喜欢鸽子、鸣虫,我经常带着自家养的鸽子,到卿丈先生家里去玩儿,到了秋冬时节,那就揣个蛐蛐罐。卿丈先生也喜欢我,每次去他都会放下抚盘之炉,跟我一起玩鸽子,玩虫子。”回忆起过去,王老爷子也是感慨:“夫人庄岱云也特别喜欢我,我跟着他们学习了三十多年,耳濡目染,也算是得了先生选炉、赏炉、养炉、藏炉的几分真传,卿丈先生所藏铜炉每一款我都熟稔非常。”

“一九五二年卿丈先生去世,留下遗嘱以炉相托。那几百个炉子,成了后来我做研究和出版书籍的重要学习资料。”

“除了李卿丈先生,还有一位对我影响深远的人,赵汝珍先生。”

“赵汝珍,曾任清末大理院少卿,民国后任BJ西城区培育中学校长。是京城的古玩收藏家,学者。汝珍先生之学养、心性、境界,堪为传统文人之典范。其文房之雅,杂陈精玩,见者无不咂舌。而对宣炉研玩之深,为时之最者。”

“汝珍先生收藏的铜炉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素雅的文房雅器,有着红、栗之皮色者,有纤尘全无之铜本色者。”王老爷子说道:“另一种是带着点金鎏金的华丽之炉。在其所着《古玩指南》之书,对铜炉的鉴赏见解非常的深入独到。”

“一九五一年的时候,汝珍先生见我对铜炉非常的喜爱,便将其珍藏的‘冲耳金片三足炉’相赠。”王老爷子说道:“我当然非常高兴了,高兴得一晚观摩,连睡觉都免了,第二天带了一对儿短嘴斑点灰鸽回赠于他。”

“就是这个铜炉?”王主持人指向桌上那个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