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1981
三天的座谈会结束,徐柠他们回去后,公司突然来了些要来参观的企业代表。
徐柠是哭笑不得,还是没躲过这一遭啊。人家来都来了,也不好赶走,只得在公司各部门转转。
跟后来那些名为参观实则旅游的不同,这些人是真的想学习一些东西的,一路上问题不断,还都拿着小本本。
请他们在公司食堂吃了顿饭,徐柠又谈起了之前一直想搞的管理咨询,大家倒是挺感兴趣,但一听还要钱,又没几个人吱声了。
如果花一百万买一台机器设备,能让生产效率提高一半,那没人会反对,但如果是花五十万让人做管理咨询,承诺效率同样提高那么多,那估计没几个人会答应。
这大概是很多穷人的通病,重物质,而轻知识。
就像后来,很多企业宁愿花高价买最好的进口机器,也不愿意为核心员工涨一点工资。
这种思维上的问题,把很多企业紧紧的束缚在中小企业的圈子里,顽固而不自知。
不过也有感兴趣的,问起了价格,一听五万又吓退了大半。徐柠其实真没想靠这个赚钱,他请人忙一次付的劳务费都不止这么多,只是连五万块都不愿意拿的,很难相信他们有什么改革的决心。
最后只有沪市无线电厂愿意试一试。
之所以愿意,还是因为双方以前有过合作,了解过徐柠他们这边的管理,知道是真有用的。
……
在外边转了几个月,李维突然回来了。他原本的任务是找投资机会的,拿了五百万,已经花光了。
“沿海那边的大城市,还有几个特区我算是转了一遍,哎呀,我现在都想自己创业了,机会太多了。”
聊起这趟考察过程,李维仍然是满眼的感慨。
“大概说说吧,钱都花在哪了,投了多少公司?都做什么的?”徐柠问道。
“做什么的都有,我都是挑人,不看他们做什么的,反正做什么都赚钱。”李维拿出一个笔记本,递过去。“你看看吧,这是记的信息。”
“你这连打印版的都没有吗。装穷啊?”
“不是,没顾得上弄这个。反正都一样。”李维说道:“做电器的,日化品的,食品的,反正做这几样的最多。”
徐柠看完了,稍稍有些失望,没找到一个熟悉的名字。这倒也正常,哪那么巧呢。
“还是太少了,而且都挑软柿子捏啊。我再加几个投资方向,不要管钱的事。”
说罢,他从桌上拿起钢笔,在空白处写了些内容。
电池,机械设备,精密加工设备,通信设备……
写了一串内容,然后把笔记本又还给李维。
李维接过来看了眼,啧声道:“你写的这几个确实没一个省钱的。”
徐柠手指敲着桌面,道:“需要多少,跟我这汇报就成。但有一点,每一笔花销都要清清楚楚,知道吗?咱们丑话说在前边,你这没人管你,钱又多,别犯糊涂。公司的监督部门不是吃干饭的。”
谷蛡
“明白。”李维认真的点点头,道:“你放心,我工作的好好的,挣得也不少,不会昏头的。”
他现在的工资待遇跟以前没变,一个月将近一万美元,换算过来好几万呢。他又不傻,真想赚钱自己做点买卖不好吗,冒那么大的风险拿公司的钱,那不是脑子有问题嘛。
说着说着,两人又聊起了沿海那边的经济发展。
跟经济改革进展缓慢的北方不同,南方沿海那边真是可劲的折腾,政策很激进,各种发财故事激励着人们一波接一波的涌入商海。
不过,这才八七年呢,经济政策上依然是各种试探,得到九二年之后,商业才算真正松了绑,很多人跟企业自此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