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152 一念之间,生死之隔(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党占据优势,正在不遗余力的排挤异端。

党同伐异!

苏轼上任之后,按照惯例,是要书写一封谢表以示感谢皇帝天恩。

只不过文人笔下多惆怅,即便是这样的官样文章,苏轼也不可避免的在笔尖之下带入了几分感情。

带着个人色彩的《湖州谢表》被送入朝堂。

新党正愁找不着机会,眼见着这一份谢表之中蕴含着的丰富感情色彩,大喜过望。

“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朝政,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苏东坡啊苏东坡,你的死期到了!”

永远不要小看文人的笔和嘴。

这是天底下杀人最快的两样利器。

是非黑白,皆可颠倒。

其威力,不亚于十万军士。

更可怕的是,当一个派系的官员占据了朝堂之时,所引发的从众效应,让人惊心。

四十三岁的苏轼,之前赋诗作词不知多少。

文人赋诗作词,总爱在里面加上个人的意见看法,这是古已有之的事情。

苏轼也不例外,事实上,他也是一改五代浮华之文风,主张清新俊逸,有感而发。

因此,新党要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太简单了。

就好比现在语文考试做阅读理解。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怎么理解?

如果是学生这样写作文,老师肯定嗤之以鼻,只说是嗦累赘。

直接写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不就行了?

当然,鲁迅先生这样写自然有他的用意,只不过他不曾明说,因此后人也只能够连猜带蒙。

至于正不正确?

谁知道呢。

或许就是单纯的以先生自己的视角看过去,先看到了某某,再看到了某某。

硬要扯很多,也能够扯出来。

比如说:院子外边有两棵树,先说一棵是枣树,那么读者会以为院子外面有其它的东西,但是其实没有其它的,也还是枣树。体现了孤寂、单调的情感,还有对这种单调状况的无奈。渲染了一种孤寂悲凉的气氛,也引导了全文的主要氛围。

标准答案,能拿高分。

因此说来,一篇文章,在作者书写出来之后,它的含义,便脱离了作者本身。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还记得那一条眼中闪着诡异的光的鱼吗?

因此新党想要从苏轼曾经的文章之中断章取义,太简单不过了。

挑出几句,而后说他是这样的意思。

是对皇帝不忠,对社稷不满。

皇帝也是人,特别是宋朝的皇帝,没几个是贤明的主,大抵才能品行也就是个一般的水准。

所以,满朝文人,都在说苏轼的坏话,都在说苏轼如何如何,皇帝心里也慌。

别看皇帝龙袍加身,万人之上。

但是绝大多数皇帝,都没这样的魄力,去驳斥满朝官员。

不敢,也不能。

因此,苏轼上任三个月后,就被御史台的官吏逮捕,押解京师。

其中受到牵连者,达数十人。

这也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毫无疑问,这是小人的胜利。

……

“四年之后,好像就是乌台诗案了吧?”

“是啊,因为新党的小人行径,苏轼锒铛入狱,几经生死。”

“优秀的人总是会受到妒忌,就好比你们羡慕我的颜值一样。”

“啊呸,歪瓜裂枣,可敢报上名来?”

“谢邀,本人吴彦1祖!”

“彦祖你也看节目啊,我是胡1歌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