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蹄沟是一个深深的峡谷,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上边树木茂盛、乱石嶙峋,是兵家必争之地。距离秦家村的入口不过五里之遥,弯曲的形状看起来就像一个马蹄铁,由此得名。拐出蹄铁沟,秦家村的村门就遥遥可见。这里是中原到契丹的必经之路,走完蹄铁沟,经过秦家村,再走几十里路就到了契丹人的地界。
这时候,一支庞大的车队在蹄铁沟中逶迤而行。因为蹄铁沟的地势,整个车队也被弯曲成一个蹄铁一般的弯曲形状,前面的人已经走了一半,后边的人还没有走进蹄铁沟。走过中点,蹄铁沟把队伍整个分为两段。而且前面的人看不见后边,后边的人也看不进前边,除了能看到前后几十丈的距离,什么也看不到。
金森是这支车队的首领,也是三百护卫队的首领、大楚金家的远房族人。他今年三十四岁,正是一个男人最鼎盛的时期。金家生意遍天下,大燕也有金家的好多货栈,他正是其中一间货栈兴盛货栈的护卫统领。
他身高五尺又三,异常的强壮,脸上都是沧桑之色,不大的眼睛里满是警惕,不时地打量着蹄铁沟两旁的高山。一身黑红相间的山文甲,看起来威风凛凛。
这种铁甲其甲片多为山字形金属片组合而成,所以称之为山文甲。早期山文甲只作为新式铠甲甲叶呈现,多附着于明光铠上。后来逐渐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铠甲样式。除胸口仍保留明光铠的护心镜外,余者完全独立。山文甲有外形美观、穿着贴身、修补方便、综合防护能力强等优点。其制作非常复杂,它的札法十分独特,为“错札法”,即通过甲片与甲片互相枝杈咬错成甲。据说如果甲片制造精巧划一的话,制成全甲甚至不需一个甲钉,不需一缕丝线,所以导致成本高昂,多作为武官铠甲和亲军甲胄,在基层普及率不高。
金森手中握着一把看起来不下三十斤的重剑,长四尺有余,一个巴掌宽,一指厚,两边剑刃宽达两指,寒光闪闪,令人生畏,胯下更是一匹雄壮的黄骠马。这身装备,让人看出来大楚金家果然豪富,一个侍卫统领就有如此装备。
他的身后跟着同样顶盔带甲的十五个手下,不过他们装备的不是昂贵的山文甲,他们都是一身简化版步人甲,跟动辄五六十斤的制式步人甲不同,他们的甲胄要轻上十几斤,不过四十斤的样子。但是制式步人甲有的,它们一样有。兜鍪、面甲、凤翅眉庇、顿项、肩吞、掩膊、胸甲、腹吞、甲、鹘尾、裙甲、吊腿等一样不缺。这些人都被包在黑色钢铁里,裸露在外面的眼睛里寒光四射。
这十五个人也个个警惕异常,骑在马上,手中的长刀早已出鞘,随时准备战斗的样子。还有十五个这样的铁甲骑兵在后面殿后,他们也是这个护卫队的核心。
十几年来,金森靠着手下的这三十人
,从来没有出过事情。无论护卫队的一般护卫怎么损失、补充,这三十人始终损失不大。所以这三十人最少的也有五年护卫经验,最多的就是跟了金森十几年的老人了,而且这样的老人有十三个之多。虽然是区区三十人,但是战斗经验之丰富、装备之精良,好像比那三百普通护卫加起来还要厉害一些。
而那些三百人的普通护卫也并不简单,他们个个膘肥体壮,身上装备的是厚重的棉甲,在关键的部位上罩着一些铁板。这种甲胄是将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再把多张这样的棉片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两层棉布中间塞进铁片,内外用铜钉固定制成的。这种棉甲很保暖,冬天穿着最适合不过,里面的铁片对弓箭有一定的作用,再加上要害处的铁板,还能抵挡一定的长刀、长枪等伤害,相对比无甲的秦家村村兵和赤城县兵,要好的太多。这些护卫手中拿的也是大燕国的制式长刀,其中还有五十长弓手,使用的都是精良的步弓。
这三百三十人,人数是少了点,但是战斗力绝对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