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239、年纪有点大(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来了也不妙。

当然刘瑾这么操作还是有点好处的,至少崔岩都做了核算,治河工程动起手来不至于一点思路都没有。

不要认为能核算清楚账就行,这些规划都需要做过调研的,石料从哪采,怎么运,需要多少人,怎么分派活,林林总总,旁支末节繁琐得很。

王文素算账再高手,专业账要怎么算他不懂,还好崔岩提前了半年着手,不然都不用来了,来不及。

还是解了燃眉之急,首先是水泥,没有水泥金龙口的堤根本不敢扒。

因为水流的冲刷人力控制不住,一点点水流就能将长长的一段堤坝牵连着崩溃。

只有加固了两边,掘开堤坝才不会引起连锁反应,这就是崔岩说的凶险所在。

在验看过了水泥的效果后,崔岩终于放心了,当即交账,他的这班岗算是守住了。

原先崔岩还怕白费劲,规划得再好,没法执行都是假的。

老头是个很实在的老头,没有其它朝臣那种所谓的风骨,或者这也是他老而不倒的原因所在。

灵活,实用,圆滑,但也有坚持。

而且从崔岩身上朱厚照再一次验证了一条,士大夫中不是没能人,但精力都没放在正事上,整天忙着勾心斗角,实事全耽误,还拖着一群人落了水。

他不干,旁人也别想干。

马上朝臣们又证明了他们干啥啥不行,搅事第一名的秉性。

朱厚照亲临一线还顺手将京中的火苗给掐了,王琼被紧急调动,跟刘瑾打不起来了。

但在朝中又掀起了波澜,这锅水叕要开一遍。

皇上要动河堤,还改运河的路线,惊天的大事,连跟臣工们议都不议一下,死祖宗了喂。

而且河道总督不是常设,原来的河道总督尚在,又调一个右副都御使前去,这是什么意思?

摆明了皇上对朝堂一点都不信任。

朱厚照也验证了他们的判断,后续又有一道旨意回京,河道总督改为常设,一经就任必须到济宁,就在黄泛区呆着,治不好河就泡在汤里吧。

再加上后续传来的消息,河南巡抚也被召去济宁,朝臣们感觉皇上就快要另立一个朝廷了。

朱厚照有觉悟,这次进谏的奏疏怕不是论筐了,而是论船称。

不过山高皇帝远这招确实是使,这些朝臣没法追出京城,他们没有实任是不能私自离京的。

所以就算他们再喷,喷出个天花乱坠来,只要朱厚照不看那些奏折,就不会恶心。

顶多是让苏进、赵林和佛保这个秘书班子代为恶心,或许顺道牵连一下他们的老师王守仁,但这不用朱厚照操心,当老师不就得顶着骂名么。

王鏊也有此觉悟。

但这一次王鏊站朱厚照,实情他都亲眼看到了,也只有朱厚照的办法最靠谱,代价也最小,免强可以挽天倾。

如果将这件事放在朝堂上议,那什么也别干了,坐等黄河溃堤吧。

陶琰到来了也认为这么玩天会塌,但只能这么干,算来算来,这么来损失最小。

河南其实也在闹灾荒,陶琰有着非觉切实的感受,如果用南面的河堤硬撑,真要决堤了,就不是几十万,上是河南、山东加南直隶数百万人泡汤。

陶琰支持朱厚照的方案,也愿意倾力配合,但他提出了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如何发动黄泛区的老百姓离开?

地方官府是肯定没有这个能耐的,让他们来,黄花菜一定凉。

这个瓶颈真是卡到了朱厚照的肋骨。

官府是有辖区的,互相之间得井水不犯河水,地方官员也就只能在他的辖区内行使权力。

打个比方,让一个县的百姓撤离,那他们吃什么喝什么,住哪里往哪走,一旦离开了老巢,他们什么都无法决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