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淮南饥荒时王恩曾挪用官府兑盐的预留款,用这笔资金救济百姓。
还取出了库房中留存待缴解京城的银钱采购粮食,按户口人头分发。
这事错不了,因为这是灾后王恩自己上疏弹劾自己时承认的,请求准予丰年补足。
这时又一个熟人露面了,刘大夏帮王恩挡了,向孝宗奏请免征,这笔账就清了。
朱厚照看到了出入,张缙已经截留了一趟,照道理王恩有粮给百姓赈灾,为什么会来第二道呢。
也问了,杨贵还是老实说:“退发给各府县的解粮漕运衙门都如数出仓交予押粮的巡检,剩下的小吏也……”
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没法说!
王恩这样的还算是有良心,至少没塞进自己的腰包,是真装实料发了,不然一查就穿帮。
可他照样得给一些人顶缸,不是想对百姓好就行的,士绅的一分都不能少。
至于其它人,那就是闷声发大财了,毕竟老百姓也不能查账,他们怎么会知道他们交了的钱粮被免了呢?
历史上刘大夏、韩文、杨守阯、张缙都被刘瑾追讨了,罚粟输边,应天府尹陆衍和南京户部尚书林瀚被勒令仕,扬州知府王恩还挨了廷杖。
不过刘瑾也不识数,算不出这盘账到底有多大,每人也就罚了数百至三千石不等,九牛一毛都不到。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杨贵丢了命。
朱厚照叫来了戴铣,指着杨贵:“你一直不肯说出来是谁鼓动你们上疏的,也不用说了,是杨尚书吧?”
戴铣是脸也红了,目也赤了,既是惭愧,也是愤慨,因为杨守随将刚才的问话全记下了,就这么摊开给戴铣看。
戴铣露脸,对杨守随的震动也大,他也有了种几十岁活到老狗身上去的想法。
可杨守阯就是他的从兄啊,就由着他检举出来,确实荒诞。
更荒诞的是朱厚照把杀御使的骂名背了,可戴铣还活蹦乱跳的,杨守随往地板上看了,想找地缝。
杨守随跟张敷华被勒令致仕,其实就是由南京御使案再带连着韩文的事牵累的。
当时他还跟张敷华私底下骂朱厚照来着,现在才发现人家根本就不昏,清醒得很,不清醒的是他自己,被当刀使了。
杨守随还有些埋怨张敷华,知道了也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