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329、明堂十二贤(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杨慎微笑着打量小丫头,还真是他的福星,旺夫。

从怀里掏出所有的棒棒糖,一发塞给黄峨,杨慎挥挥手走了。

不翻墙了,反正一顿饭许了出去,等于敲开了门,就得重复利用,抵回来。

更何况还得去消音,堵住那群大嘴巴。

确实不便过分,人家黄峨还是小囡呢,不能让一群老不修嚼舌头。

抓着糖,黄峨望着跑远的杨慎跺脚,这个用修哥哥也真是的,又没有真赶他。

黄峨也只能无限怅惘地一步三回头,晚饭前还有韶妃娘娘的曲艺课呢,两刻钟的课间休息不够用啊。

有了思路,杨慎回到阁中灵感泉涌。

儒门的七十二贤就是这样的好手段。

其实七十二贤的学识主张并不完全相融,但孔子不管,只要认仁义这一杆大旗,什么都划拉进来再说。

至于后面的冲突,占住位子再想办法圆呗。

这才是儒学古往今来争论不休的源头。

但争论并不影响儒学成为学术大山头。

孔夫子的办法很灵光,将黄老道学等其它门派牢牢地压在身下,一统王道的江山。

因为儒学总能团结大多数,然后定向打击一小撮,所以它一直赢,赢麻了。

其实说穿了也不复杂,死死地抱住统治阶级,然后放出份位来让人争抢,加不加入?加入了一起分成果。

争抢的过程中各方有了既得利益,就会忘了学术上的区隔,只将目光停留在权柄之上。

这跟黄峨说的把自己家让出去骗人拆围墙太像了。

说它是虚位以待坑人也好,说它是借尸还魂夺舍也罢,儒学就通过这样的吞噬壮大,定鼎乾坤。

而坚持真理的墨家却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为什么就不能嘴上说一套手上做一套呢?

这时杨慎再回想朱厚照的点拨,顿时冷汗淋漓,如果朱厚照不拦着,怕是地黄阁地会走上墨家的老路吧。

开了窍,惊了魂,杨慎升华了。

他下笔如有神,仅一个时辰的功夫便写就了地黄阁的章程。

看看时间刚入昏,还来的及,蹭饭去!

还真留了他一份,朱厚照在听小曲时就收到了黄峨的报怨,知道杨慎想明白了,估摸着急性子一定会来。

还好杨慎搅和了这顿饭的萧条。

黄峨生了闷气,夏雨荷、吴落雁、赵满如和赵满儿都陪着,只剩下沈沉鱼跟朱厚照碰头用餐,加个杨慎没那么冷清。

口福就落着了,煎烤江鲈、酸浆禾花、河蚌炖黄老菜以及一味上汤南瓜苗,都挺鲜。

沈沉鱼终于能作一回主,当然按她的清淡口味来,重口味统统退散。

杨慎交了作业,化身老饕,跟那味江鲈搏斗,个挺大,十几斤的鲈鱼王,可不容易打着。

四川伢子也爱肥美的鲈鱼,苏东坡了解一下,那是杨慎的老乡。

朱厚照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作样子陪席而已,便拿起杨慎的作业改卷评分。

还不错,借鉴了儒门的形式。

当前日月堂是排不满七十二贤的,杨慎就搞了个十二贤,慢慢补充,还把评定标准罗列了出来,颇有几分选院士的模样。

而且评选还分了提名与众议两个阶段,最开始由朱厚照提名,以后组成日月堂的长老会,由长老会推荐进入明堂的人选。

但也留了个口子,如果日月堂八成以上的会员联名推举,也可以获得资格。

其它各学派宗门也按这样的办法处置。

还规划了每三年一届日月堂大会的召开、任命、审核入会资格等章程。

这就是大明科学院了嘛,只不过现在分为文渊阁与地黄阁,一同隶属于日月堂之下。

朱厚照还从中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