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只能在朝堂上胡搅蛮缠争取时间。
他的理由很简单,孝宗已经给郑旺妖言案定调,无需再行翻查,饶郑旺不死是孝宗慈悲,不要坏了先皇的垂范。
至于王玺,因谭景清之死走投无路,心怀怨望之下妖言惑众,其人已经身死,就不要再挑起事端。
张太后却下了狠手,梁储硬压着刑部抓人,王玺的状纸上写清楚了首告和人证的下落。
梁储照着李东阳的理由往下说,既然已经定案,王玺还要生事,其性质就是为泄私愤颠覆朝廷,涂抹宗室。
王玺已死可以不追究,但郑旺和刘海蛊惑王玺,罪该万死。
说得很有道理,郑旺和刘海不说,王玺怎么知道的?
大家都知道,谁也不敢认,郑旺和刘海就这么被刑部关进了大狱里。
交锋还在继续,事发后张太后找遍了皇宫,却查不到郑金莲的踪迹。
王玺的状子上有郑金莲的特征,不可能出岔子,说明已经有人捷足先登。
张太后想起了宫人的裁汰,以及高凤、黄伟等人的下场,恐慌了。
很长一段时间张太后都在吃瘪,让她形成了木草皆兵的条件反射。
张太后理解成朱厚照知道了内幕,先下了手,连自己的生母和亲信都灭了。
是的,几人在张太后眼中已经成了死人,她不认为朱厚照会送郑金莲出宫,而是斩断了根。
以己度人嘛。
郑旺在刘瑾手上,又冒了出来,不会一时疏忽,必定是刘瑾听了朱厚照的吩咐将郑旺等人抛出,倒逼于她。
张太后不寒而栗,这个小崽子连至亲都敢杀,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必须快刀斩乱麻,立即处死郑旺和刘海,不能扯到她身上!
虽然她可以用太后的名份当盾牌,可朱厚照可以肉体消灭,名份算个啥,挡不住毒药、刺杀。
既然孝宗已经明断,郑旺和刘海都没有赎罪的余地,朝议通过了。
李东阳受王钟英所托去刑部大牢里探看疯癫无状的郑旺。
郑旺已经不通人事,时而大哭,时而傻笑,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玉女乖玉女乖”,还拿了垫睡的烂草席包卷衣服,当成襁褓抱着哄。
等疯劲一起,郑旺还咬破指头,将血滴到“襁褓”上,似乎在在哺乳。
嘴里还哦哦作声:“玉女乖,先喝点粥水,娘很快就回到,到时就有奶了”。
这把声音很轻柔,听在李东阳耳中却阴森无比,再加上牢房里腥臭难堪满地血污,让李东阳避之不及。
摇摇头转身离去,李东阳放弃了营救的打算,救出来也没意义。
回复了王钟英,告知了情形,李首辅便在朝堂中闭上了嘴巴。
一死对郑旺来说或许是个解脱,也能帮朱厚照摆脱要胁。
这一回刘瑾不但没跳出来反对,还胁助快速通关。
一开始刘瑾也担心,郑旺是他护身的盾牌,脱了手,掉到了众人眼前,要被砸碎,刘瑾也惶恐。
但张太后的反应让刘瑾诧异,皇上兴许布置了后招,使得太后一党慌了神,没头没尾。
抓住了皇上的把柄应该好好利用,太后不但没这么干,反而要灭口,这就很不寻常。
再想到朱厚照一直神机妙算,又将权柄和钱财都托到了自己手中,宠信有加,刘瑾安了。
他干脆顺水推舟,不是要灭口嘛,咱家帮你递刀子,反正到时皇上要恨也是恨太后,跟刘瑾没啥关系。
倒是促成此事,刘瑾还能跟太后缓一缓,大家好准备下一波你死我活。
所以刘瑾不但没拦,还帮忙批了红。
照理勾决犯人应该一来一回跑个流程等朱厚照批复,可刘瑾狐假虎威,拿着朱厚照的圣旨一言而决,无人敢置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