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难波津那边有将近一千人的武装护卫是随时都可以听命行事的。
这些情况,倭国人自然不可能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大唐那么强大,唐人在倭国又还算是守规矩,他们就算是有意见,也不敢轻易的提出来。
作为倭国遣唐使使臣,苏我人见对于这种情况自然也是非常清楚的。
一直以来,他也都在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机会,扭转这样子的不利局面。
倭国人总是喂不饱的。
一旦有机会,总是想要反咬一口。
“苏我使臣,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从历史上来看,中原王朝刚刚成立的前面几十年,都是处于高速发展的时候。
这个时候,他们的内部往往比较稳定,经济发展比较快,军事力量也是处于高峰状态。
这种情况下,任何的挑衅都容易招来非常强烈的镇压。
如今大唐还没有真正的把眼光放在倭国,没有把我们倭国当成是敌人和对手。
一旦我们在这个时候搞出什么事情,那么很难说会给倭国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
近卫三郎这些年已经唐化的比较厉害。
整个近卫家族已经有不少人都来到大唐发展。
所以近卫三郎是非常不希望看到大唐跟倭国出现矛盾的。
至于这样子发展下去会不会对倭国不利,这根本就不是他关心的问题。
只要近卫家族的日正可以变得越来越好,这就足够了。
“你说的是没有错,但是历朝历代,只要中原王朝陷入到了各种战争之中,往往就会出现内部不稳定的局面。
大唐如今正准备对南诏国用兵,那南诏国,我也是专门打听了的,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还有,他们也准备对付吐蕃国,这就是一个比南诏国更加难以对付的国家了。
除此之外,我听说唐军在西域那边也有一些想法。
这么一来,就意味着大唐在四处作战。
但是据我了解,这几年大唐的各地兵力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还因为新的道的成立,将一批士卒转为农夫了。”
苏我人见在大唐干了那么多年,对于大唐的情况自然还是比较了解的。
要不然他也没有办法顺利的忽悠倭国内部的各方人士啊。
“确实如此,但是大唐敢于在这种情况下同时在几个方向用兵,是不是恰恰说明他们的实力已经强大到了可以同时对付好几个敌人的时候了呢?”
近卫三郎这么一说,苏我人见不吭声了。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苏我人见觉得这个情况很有可能是事实。
他也是见过了新军的一些演练的,也知道大唐的装备水平远远高于大家。
特别是火器,简直就是神乎其神,大家根本就想象不到大唐如今发展到什么水平了。
“那我们就多观察吧,等局势明朗之后,我们再考虑下一步的行动。”
“苏我使臣英明,如今一静不如一动啊。”
近卫三郎松了一口气。
不折腾就好。
……
……
广州城,光塔码头。
薛万彻看着新军全部都下船了,心中松了一口气。
这一次,虽然他很庆幸自己有机会领兵出征南诏国。
但是朝廷只是给了他五千新军,剩下的都要在岭南道就地招募,这就很有压力了。
要想让一个新招募的士卒具备战斗力,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再加上他也听到了很多关于南诏国那边的传闻,心中一点担忧都没有,肯定是假的。
“大总管,广州城是岭南道最大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