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睡的可好?”
“我都忘了几时入睡……”
“不过睡的很舒心,我梦见心窍起明光,欢喜以为自己入了真学。”
“醒来果然是梦。”
……
翌日清晨,县衙厢房。
丫鬟环儿来换火炭,见夫人杨氏睁眼望床帐想事,走去搭话。
杨氏牵手坐起,讲述昨夜醉梦, 又说:“我还梦到,有点灵光落入腹内,进了胎子之中,你说这是不是吉兆?”
环儿转睛想昨夜公子‘灵针刺腹’,明白夫人此梦何来,笑道:“一定是吉兆。公子出生, 定是灵童。”
杨氏掩口而笑, 问:“外面几更天了?官人可去县衙点卯了?”
环儿回话:“现在天光大亮, 都过辰时了。刚才老爷点卯回来,还问夫人起了没。又去忙公事了。”
杨氏闻言与丫鬟推窗望外。
见外面白雪明亮,阳光明媚,寒风清爽。
她心灵有所染,笑怪丫鬟不早叫醒自己,转思道:“官人可是操持给刘府送封赏?”
“嗯。”环儿点头说:“老爷今日要带领全衙官吏公人,去给刘公子送‘天子封赏’。”
杨氏耳闻想起之前撕毁他的书信,心生愧意:“那事官人可知道?”
环儿说:“夫人放心,奴婢守口如瓶。今日喜事一冲,我估计刘公子也就忘了。”
“不如今日夫人再去府上道喜,送些东西作为贺礼。”
“一来算作赔情,二来解他之疑。”
“你这个提议不错。”
杨氏笑赞,随与丫鬟商量送什么作为贺礼。
此时, 府衙外、东城门、码头岸口三处张榜之地甚是热闹。
围观乡民百姓多达千众,众人纷纷谈论‘天子封赏槐花巷刘郎’。
“奉义君子,好!我看刘郎当得此封。”
“非刘郎解灾救民,我等无有性命在此说道。”
“我曾闻刘世才过去有个号,叫刘三第。也不知何人所起,若知是谁, 今日把他扯来,叫他看上十遍!”
“君子不念旧恶,哪会和小人一般见识?”
“我看以后都要改口了,当称刘郎为奉义!”
“是也,当称‘刘奉义’!”
众人欢悦交口相传。
刘奉义这个新名号,很快便在坊间传扬开,更多百姓跑来看榜文。
而南城槐花巷里,亦是一片热闹之景。
一条巷子涌入上百人,其中孩童居多,成群结伴的挤在刘府门前,作揖道贺,讨要喜钱。
平儿福伯笑面各挎着一篮铜钱,发给来道喜的童儿,一人给五个子,够他们买糖吃。
买糖小贩就在巷口支摊,童子前脚得钱,后脚落到他碗里。
大人们挤在巷子两边,笑说刘府过去之事。等着看官家来送封赏。
其中有几家富户奴仆,潘家书童与丫鬟燕儿也在凑热闹。
书童道:“今日刘府大喜, 我家蒙受大恩, 当来道贺。”
燕儿点头,杏眼盯着巷尾道:“夫人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派我来盯着,何时官家封赏完,再登门拜访……”
“二夫人思虑周到,那你盯着,我回府报知公子。”
说着书童健步出巷子。
燕儿则走去巷尾,揪住一个多要喜钱的小孩说:“你都讨要两次了,还敢来讨喜?”
那小孩见被识破,笑嘻嘻挣脱跑掉。
后燕儿又把其他孩子驱散,对平儿道:“今日府上大喜,发些喜钱理所应当,却也不能凡要就给。如此万贯家财也要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