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天地充满荣光!(4K二合一)(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大师们都是采用它来谱曲《信经》环节的。

“亚大纳西信经”则有点接近于“普及读物”的意思,内容比较亲民,文化程度很低的信众也能听得懂,因此小教堂小村镇里的神父和管风琴师喜欢用它来即兴布道。

至于“尼西亚信经”,文本最全、文辞优美、段落清晰、戏剧因素突出,可以说是“最艺术化”的版本,理论上来说,用它做弥撒会有不错的效果.

实际上,由于它的篇幅太长,和《荣耀经》一样是通谱写作,作曲家需要用太多的崭新灵感素材承载歌词,在实践中很容易出现结构失衡的问题。

但巴赫显然不会因为这个问题头疼,因为他对每个环节都做了分曲,体量再大,结构也不会崩掉,素材需求再多,艺术理论也足够支撑不乱!

这些旧工业世界的艺术家可能无法想象,蓝星上的弥撒仪式,“尼西亚信经”才是主流!

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讶异。

不过有前两部祷文惊为天人的表现在前,他们讶异的成分里,倒更多是“拭目以待”。

如果依旧能保持这样的水准,依旧能做到处处有据可循、有典可依的话,那也太.

此时这首第13分曲,在大量留白长音符与圣咏般的旋律线交织下,合唱团以五声部织体呈示出混合利底亚调式——升高自然小调第七音——的虔诚旋律,营造出了古典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文歌风格。

也让音乐氛围转入至诚真切的境地。

而且此曲中对位手法的密集精妙程度,位居整部作品之首。

“我信大能的圣父!”

合唱声过渡至第14分曲,小号和鼓声又起,双簧管展开连续模仿。

与前一曲鲜明的教堂风格相对照,这一曲体现了世俗风格,象征信仰在尘世间的实现。

“世界万物,无形有形,意志表象,与祂同源同生!”

弦乐和双簧管常常用来重复声乐部分,小号却十分独立,在合唱赋格的每一个呈示部尾声出现,将乐曲推向高潮。

完整的“尼西亚信经”共有18句祷文,分为“启明创世”1-2句、“救赎”3-12句和“虔信圣灵”13-18句三个小环节。

而从祷文内容来看,亦可归为“两类”:一类以“我信.”“我怎么样.”的表态起始,一类以“祂是.”“祂怎么样.”的歌颂起始。

第15分曲,女高音和女低音的二重唱,两支双簧管的柔音助奏带来愉悦的情绪。

“我信唯一的上主。”

“我信唯一的上主,‘不坠之火’。”

“祂始于界源,在万代之前,与世界同岁。”

“祂是出自上主的上主,出自辉光的辉光,出自真神的真神。”

随后,下行的音型被第16分曲“赋予形体”所接续。

但调性由G大调转为b小调,四拍子也变成了三拍子,成为了介于喜悦欢欣的上一曲与和痛苦叹息的下一曲之间桥梁。

“祂的衣襟内外都刻满了‘主,主’的字样,无血肉可接近,无生灵可直视。”

“祂是辉光最真实的侧影,真知从居屋溢出,赋予形体,渗透质料,为其添光。”

听众们逐渐领略到了“尼西亚信经”所带来的独特伟力。

的确,相对于严肃拘谨的“使徒信经”,它的表达十分诗意,是宗教文学的杰出典范。

而在这位拉瓦锡神父得天独厚的灵感下,它所被惯常认为的创作“弊端”全部无影无踪,神圣的感染力却被完全释放了出来。

哪有什么“弊端”啊,以前只不过是造诣不够罢了。

节奏进一步放缓,从3/4拍变成了3/2拍,调性从灰暗的b小调变成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