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力。
不管赵构如何淡化立储的事情,但越是这样,就越能引起众多臣子的无限联想。
这从龙之功,那可是天下第一大功,谁不想争?
梁景手里的材料,涉及到相关人员多达三十多人,有政务院,有枢密院,包括安情总局内部,这还是能够上榜的人员。要是说身后的大佬级别,梁景可不敢随意拿出来,但有直接证据的,一个是政务副丞汪伯彦,一个是政务副丞曹辅。另外一个,居然是邓肃。
汪伯彦是嫡长子赵坚的有力支持者,也是在李纲耳边多次进言,希望李总丞正式向皇上上书,请求册封太子,以稳定朝堂之上的人心。
汪伯彦虽然不是帝师,但作为政务院二号人物,说话的分量可是足够重,况且,汪伯彦的政绩可是实打实的,这一点,就连李纲都多次在政务院例会上,对汪伯彦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第一副总丞的地位实至名归。
关键是,很多人认为这是李纲的意思,而李纲,一直是嫡长子为继的有力推动者。
曹辅为宁王赵强的出面,倒是让赵构有些意外,仔细想一想,也在情理之中。潘贤是最早跟着曹辅成立靖安司的老人之一,现在已经调任高丽特管区分局局长,是一方大佬。曹辅分管律法、治安,那是妥妥的实权大臣,又在东京一直任职,是地方人物的代表,说出去的话,自然分量极重。
不过,人们看到的,却是曹辅背后的真正大佬,郓王赵楷和定海侯梁景,他们才是真正的帝师。
至于夏王赵进,邓肃是张确被提拔为副丞的有力支持者,但是张确却没有想到,赵构会让他担任夏王的文师,虽然张确也被册封文渊阁学士,但他最擅长的却是为政一方的管理,而这个,恰恰是德王赵坚、宁王赵强所欠缺的。
按照赵构培养接班人的思路,一定是从最基层的官吏做起,没有地方从政的经历,是不会提拔至政务院这个层次为官的。正如军队中的将领,没有一线战场上拎着刀枪血淋淋的军功,要想当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几乎不可能。
夏王还小,除了西夏李良辅这个武师之外,赵构又钦点岳飞为三子的武师,这个举措,这可就耐人寻味了。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