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知》的发行量,并不像上官仪等人想象之中的好。
书院拥有自己的印书作坊,可以省下不少成本。
有大儒坐镇,质量也有保障。
但奈何,老百姓们不买账...
一群年轻人,坐在新批下来的办公室里,全都愁眉苦脸。
来济一向憋不住事,苦恼的揪着头发道:“再这么下去,《致知》就要黄了...”
上官仪唉声叹气了半天,道:“我是豁出去这学期的成绩,央求虞先生答应,将我写的故事刊登在《致知》之上,谁能想到,最后就卖出几百本...”
他用双手捂着脸,又道:“若是让先生知道,我期末就不好过了!”
他们致力于做一种老百姓都能看的读物。
几百本的销量,的确是太少了。&29233&30475&20070&9679&9679&100&68
况且,虞世南他们对上官仪编写的故事,有很大的期待。
就想着靠这个故事,把道门的影响力提高一些,引起佛道之前的冲突了。
李恪幽幽的说道:“这三百多本里,有多一半都是咱们书院学生买的,加上虞先生他们,最后落在百姓手里的,也只有几十本罢了...”
这群人里,马周和李延寿的年纪要大上一些,也最沉稳。
两人沉吟良久,李延寿站起来,道:“当务之急,并非是提高《致知》上那些文章的质量,而是要想办法,如何把名气打出去!”
马周微微颔首,“延寿兄说的有道理,要需要有一个名气极大之人,帮咱们一把!”
来济眼睛一亮道:“是不是可以接着找虞先生他们帮忙?”
马周摇了摇头,“《致知》是咱们的心血,诞生于书院,却并不从属于书院,想必虞先生他们,也不愿意插手其中!”
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既然《致知》是学生创办的,先生们当然不能帮太多。
否则,会害了他们。
可不找书院的人,还能找谁?
全天下,名气够高的大儒学者,有八成都在书院。
找外边的人?
谈何容易?
众人苦思良久,都没有找出好办法来。
上官仪小心翼翼的说道:“要不,把我写的那些故事,都放在《致知》上?”
长安城里的戏本说书,大部分都是出自上官仪之手。
而且,名气都不小。
这也的确是个办法。
可这个提议,却被所有人一直否决了!
李延寿皱着眉头,道:“游韶写的那个故事,趣味性是有的,初期刊登在《致知》之上,有助于吸引百姓,可刊登故事,终究和咱们的初衷不符!”
上官仪没有生气,反而点了点头。
《致知》也是他的心血,创办的宗旨,也是为了提高民智,宣传书院。
若沦为戏本一样的东西,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李恪忽然说道:“咱们要不要问问...柳大哥的意见?”
众人眼前一亮。
马周一拍脑门,“对啊!严格来说,柳先生才是真正开创刊物的人,说不定,他能为咱们指一条明路!”
李恪有些兴奋的说道:“我这就进宫去找刘瑾,让宫中的内卫去送信,肯定要比驿吏快得多!”
马周重重的一点头,取来纸笔写信。
他的胳膊略微有点抖,不过字迹并没有受到影响。
哪怕他再有抱负,现在也只是个学生罢了,给书院的主人写信,不紧张才怪!
吹干了墨迹之后,马周小心翼翼的将其放进信封,珍而重之的交到李恪手中。
李恪二话不说,拔腿就走!
看着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