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5章 风雨飘摇、人心离散的大明(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年复辽’计划有所期待。

所以对于袁崇焕擅杀毛文龙这件事情就没有怎么追究,也没有怎么责备。

崇祯二年十月下旬,后金大汗皇太极在西征蒙古途中决定掉头攻打明朝。

兵分三路突破大安口等处长城关隘,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战死于遵化。

袁崇焕率关宁军从宁远回防蓟州镇,亦堵截失败。

后金军于十一月二十日兵临北京城下,是为己巳之变。

袁崇焕率军救援北京,在广渠门外与后金军激战,迫使后金军退却。

可就是这次金军的直逼北京城,也让朱由检对袁崇焕起了疑心。

大金军队浩浩荡荡直接从蓟州而过,袁崇焕居然视若无睹,就这样让大金的军队兵临北京城下。

而这样的情况一共出现了两次。

并且朱由检还听了袁崇焕私自和后金议和的消息,这让朱由检彻底失去了对袁崇焕的信任。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后,毛文龙的手下耿精忠、尚可喜带着兵马投降后金。

没有了皮岛在后方的威胁,后金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而大明这边则更加被动了起来。

造成这个局面,都被归咎于是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导致军心不稳。

在加上之前袁崇焕私下议和,后金军队两次平安无事绕过蓟州兵临北京城下。

朱由检便已经对袁崇焕动了心思。

崇祯三年八月,朱由检以谋反大逆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此时正值辽东战事胶着的关键时刻,但是主帅袁崇焕却被凌迟处死。

辽东的局面越加恶化,大明朝廷彻底陷入了颓败的局面。

另一边,因为冰河期进入比较严重的阶段。

引发灾荒频繁、粮食歉收,西北和中原受灾尤甚。

而田赋加派依然不减,甚至是越是饥荒而赋税越是繁重。

再这样的局面之下,社会矛盾彻底激化。

遭受大旱的陕西澄城爆发王二起义,他们杀死知县、啸聚山林,拉开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因为朝廷没钱、没粮,所以也开始削减了开支,开始裁撤一些衙门和衙役。

首当其冲的便是各地的驿卒。

陕西各地走投无路、已经饿的受不了的农民与边镇逃兵与被裁撤的驿卒等合流,纷纷揭竿而起。

这些起义者各自为战、流动性强。

有了这些人的带头,各地饱受压迫的百姓们也纷纷响应。

一时间,大明朝各地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各种暴动或者起义。

这些起义军里面就有一个被裁撤的驿卒,他叫做李自成。

内有农民暴动起义,外有后金虎视眈眈、侵扰边关。

再加上冰河时期,全国的粮食欠收,很多地方更是颗粒无收,导致出现了大量的灾民。

大明朝廷也是入不敷出,完全顾不上这些了。

如此内忧外患之下,大明王朝开始飞快的坍塌了。

河南地区自崇祯以来“竟无乐岁,旱蝗相继,灾异频仍”。

崇祯十二年以后趋向严重,崇祯十四年更是发生“大饥疫”,到六月“死者无算”。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饥民加入李自成的队伍,使其不断壮大,开始被称为“闯王”,牛金星、宋献策等知识分子也投奔李自成。

崇祯十四年以前,内外局势虽然对明朝愈发不利,但尚未失控。

崇祯十四年以后,内外局势急转直下,明朝加速滑向崩溃的边缘。

皇太极已经开国,国号大清。

对大明朝廷的攻打越发猛烈。

即便有孙传庭这样昙花一现的将领,但是依然挽救不了大明朝廷的颓势。

内有各地农民起义,甚至还有拥兵自重的封疆大吏叛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