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
正准备再吃一颗时,丁弘在一旁好意阻止了她:
“红袖姑娘,梨有个俗称,叫做‘五脏刀斧’,不宜多吃,多食对肠腹不好。”
一众人深以为然,只有老者在一旁却轻笑摇头。
自见面起,王希孟已觉老者不凡,此刻便出言问道:
“老先生,方才丁先生之言可有不妥?”
老者呵呵一笑:“一介山野村夫,怎敢胡评诸位大人之言,失礼失礼。”
丁弘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开口问道:
“梨乃五脏刀斧,此说自古有之,有何不对?”
王希孟也诚恳问道:
“在这私塾之内,我等俱是学生,所谓学无止境,还请老先生赐教。”
老者向王希孟微微点头,又转头向丁弘问道:
“敢问刀斧之说,可有依据?又源自何处?”
世人皆有此说,但要细究出处,丁弘真还不知,一时语塞。
老者回手拿出一本古书,放在众人面前,开口道:
“此说法源于《鹖冠子》,只是所谓之‘五脏刀斧’,并非梨子之梨,而是离别之离,生离死别之于人,乃世间最痛,如刀斧相加,后人以讹传讹,才有如今一说。”
丁弘拿起《鹖冠子》翻看,果然寻到如老者一样的说法。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希孟却已起身长揖一礼:
“多谢老先生赐教。”
红袖听着众人议论,又看了看盘中的黄梨,眼神忽然有些黯淡:
“对也好,错也好,我都不想再吃这梨了。”
老者看了一眼王希孟,对红袖笑道:
“吃罢,老朽阅人无数,你断不会受这刀斧之苦。”
----------
几人重新上路,丁弘犹自不停回头张望:
“不想在这偏僻之地,竟有如此饱学之士,令我汗颜!”
王希孟同样感慨良多:
“村野私塾之中,竟隐有如此高人,足见洪州文风之盛,所以风云际会之下,王子安才会写出那锦绣文章,也恰如所言,洪州真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说起令众人感慨的洪州,便不能不提滕王阁。
滕王阁唐永徽四年建成,唐上元二年,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席间众人大展文采,王勃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写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世称《滕王阁序》,从此文以阁名,阁以文传。
因日久破损,徽宗大观二年,就是王希孟出京游历的前一年,洪州知府范坦重修了滕王阁。
如今的知府名为魏青正,接到丁弘的报信,早早地迎接王希孟等人于城门外,驿馆安排妥当后,便陪着一行人赶往了滕王阁。
重修后的滕王阁气度非凡,如层层宝塔高耸入云,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登上最高层,只见长天万里,江水奔流,西山红遍,南浦云飞,山水之美,尽现眼前。
王希孟如今年方十六,与王勃作《滕王阁序》时相差十岁,年岁不同,阅历也不同,当下只觉眼前美景如画,却也生不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感。
魏青正于阁顶设宴,几番推辞后坐在了主位,王希孟位于左位,右位本欲让给丁弘,丁弘固辞不受,坚决让孟柯坐了上去。
魏青正最初还很是奇怪,为何堂堂皇城司官员,却对一位布衣平民百般敬畏,观察了一会儿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席间同样对孟柯礼遇有加。
孟柯并未有任何不适,始终不卑不亢,应对从容。
酒过三巡,魏青正忽然命人取来纸笔,置于早已准备好的书案之上,拱手对王希孟说道:
“小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