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了大方针,下一步就要具体实施操作了。
毕竟还是实验药品,副作用威力如何无从得知(目前在兔子身上的实验结果还是稳定的),
所以,不可能一上来就给全体员工“下药”。
更不可能公告天下,而是要剥夺民众的“知情权”。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很多人,包括这些底层的蓝领工人们,也不是很差钱)
左思右想,范疆想了两套方案。
第一个,扭曲“神药”的功能,声称对提升免疫力,降低在这个险恶环境中染病身亡的概率。
第二个,选择其中一小部分群体,在其饮用水中偷偷下药观察效果,好的话推广,不行就……
也不终止,可着这些倒霉蛋一波人霍霍就可以了。
商量了半天,还是觉得第二套方案要好一些。
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至于选择哪些倒霉蛋呢?
这一点就没有争议和犹豫了,二人果断的选择了……临时工!
厂子里面的员工,不算那些有背景的高管和中层领导、基层干部之外,还有3800多人。
这里面是三部分人员组成。
第一部分是从襄阳、江陵、新野带来的“元老”。
虽然因为年龄、身体、伤病等原因(新兵原来越多,兵源已经不成问题了)退役,
可是,毕竟风里来雨里去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属于“忠臣”和“骨干”,
所以,在厂子里面都有很高的地位,工作量也不太大,距离基层干部只有一步之遥。
这一部分人不多,大约800多人。
——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就是这部分人,但是,偏偏有铁饭碗和“编制”,打不得骂不得。
(炒鱿鱼也别想了,毕竟,都是“自己人”)
第二部分,是真正的技术骨干,
一路南下招募过来的荆州本地人,没有背景,没有资历没有人脉,完全是靠实力拼下一个铁饭碗的。
这些人大约1000人左右。
虽然是工厂主力,但也正因此,不能轻易的成为实验对象。
毕竟,效果好的话是双赢,效果若是不好……厂子可就毁了!
剩下的2000多人,就是范疆所说的“临时工”了。
——没办法,工人的福利待遇太高,虽然产生的效益属实不错,可是,若要放开名额,负担也很大。
人手不够怎么办呢?
魏延当初给出的“馊主意”:控制编制,保证足够的利润。
至于工作量太大,就让临时工来解决吧。
临时工的薪资待遇只有正式员工的一半,福利待遇更是几乎没有,
可谓是干着最累的活,挨着最毒的打。
之所以还能坚持在这里充当底层,辛勤忘我的工作。
一是因为魏延画饼了,每年都会放开屈指可数的编制名额,在临时工当中选拔,于是,自己就卷起来了。
二是因为他们的出身。
临时工几乎都不是本地人。
一些来自于“光复交州”军事行动中捕获的当地人和战俘,挑一些没能力造反,有能力干活的补充进来,
一些是来自于江东的“人口贩卖”。
……没错,就是来自于江东,既有江东的汉人,也有山越人。
这段时间以来,虽然各种骚操作不断,但是,大动作没有,小摩擦一直存在。
加上经济发展上升为中心工作地位后,一切以赚钱为王道的思维影响下,不少“劳务派遣”公司涌现,
人口的贩卖已经成为常态化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