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副院长这一类的实权人物。因此,每年的进人名额和晋升名额,会被他们有意无意的占据很多,草根只能竞争他们分剩下的名额。
其实,也该这种团队里的种子选手能上。这些团队手里有大把的项目,大量的学生和大量的论文专利。培养这些种子选手,项目负责人挂他们的名字,学生交给他们指导,论文专利也给他们堆。所以这些人想不上都难。毕竟人家的目标是去竞争国家四青,或者更远的长江杰青。
这些种子选手必然是团队里嫡系中的嫡系!这样的团队每年至少会招四五个博士,四五年就有二十多个人,最终也只会有一两个会被选中。没有被选中的人只能默默的为团队奉献着自己的论文专利成果,毕业后出去自力更生。所以如果不是本校本课题组,这些985、211的博后或者其他的“非升即走”岗位,坚决不要去,因为你根本就竞争不过组内的嫡系。这个很现实,不要觉得不公平,路在于自己选择。
总结:说白了,博士太多,市场饱和了,根本不再需要这么多博士。在学历贬值的大时代环境下,你能自主选择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苦的是那些没有家庭背景,没有资源,没有强大经济做后盾家庭出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