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经常听到有同学说,面试有猫腻,不公平。最近,一位参加上海市考的同学也开始诉苦,理由竟然是“我明明气质形象都比她好”,哈哈,这样的想法当然过于天真了。
当前,绝大多数公务员面试都是结构化面试:考官异地调派、组合搭配、抽签保密,考题临近命题、高度保密,考场纪律严格、全程监督,是非常公平的。
当然,要说一点人为操作的空间都没有,也不尽然。例如中央部委面试,上海市考面试,考官多为本单位领导,提前会拿到考生资料进行了解。
部分面试还有差额考察的设置,面试通过多个人,再进行进一步的考察最终确定人选,这里边都会有主观操作的空间,但是绝大多数考官都不敢也不愿意冒着违法违纪的风险操控考试。
凡事无绝对,相对而言,公考是与高考一样公开公平同时兼顾效率与科学的考试。如果说真正可能的不公平,也许在考场外,在考生自身经济条件的不对等因素方面,尤为突出。经济条件越好的考生,上岸的概率也越大,为什么呢?
1、视野阅历广
有钱不一定是学霸,但是同样的天资与努力,经济条件好的往往有能力接触到更大的世界,获得更好的资源。
破万卷书是一方面,行万里路是另一方面,都是知识经验的获取方式。有的同学天天旅游,像四川宜宾那道“旅游业走向国际化”的题目,对于这些同学确实更友好一些。
2、人脉资源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一定需要非富即贵,但只要是中产阶级,结交的圈子中,有一些体制内的领导干部,甚至具有考官资格的朋友,也是见怪不怪。这种时候请朋友指点一些经验,分享一些评分标准、考官好恶,也是人之常情。
我也只是行业众多讲师里的普通一员,但也会有体制内的朋友辗转关系,委托我帮忙辅导高干子弟,这其实说明了考试的公平,但是,关系带来了备考阶段的不公平,其他的情形可想而知,而这些做法也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3、备考时间足
在职备考和脱产备考,效率自然不一样。时间花费上,在职考生至少要少三分之二,很多家庭条件宽松的同学,30岁了还能辞职在家慢慢备考,而有的同学,即便刚刚毕业,也只能选择边工作边备考。
有时候上直播课问大家都在哪里,看到有很多同学说在地铁上,在街边小摊吃晚饭,我心里五味杂陈。
4、应试心态正
端正的考试态度对于面试影响极大。过于患得患失,会缩手缩脚,发挥不出自己真实的水平,因为紧张而显得不自信、不稳重,说话僵硬官腔官调,不敢自然交流,与考官对视,这样的同学在面试中容易落下风。
而有的同学,后路太多,甚至是被迫考试,反而在面试中侃侃而谈、落落大方,给考官留下好的印象,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同学漫不经心,随便一考,却顺风顺水上岸的原因吧。
5、天价培训费
培训费用与教学质量不一定划等号。但是培训机构当前都打出了“协议班”的旗号,面试不过全额退费,这就注定结果必须追求双赢。在师资选择、课程设置各方面,必然会在能力范畴内全力以赴。
面试成功主要靠考生,但是培训在其中起到的提质增效、避开弯路、紧追趋势、洞察考情方面的作用,我们还是应当认可的。很多人嘴上骂培训机构“模板”“套路”,其实心里清楚,真正的好老师能不知道这些?
在教研中有责任心的机构一直是坚持题干为王、实事求是的原则的,对同学们是有帮助的。然而,价格水涨船高,一些面试班少则3、5万,发达地区竟然还有高达10多万的,确实让很多同学望而却步。
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