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385章 孙权称王(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孙权任吴王,江东的官职、爵位等都会迎来一场晋升。

王太子的人选,孙登无可争议。

其实孙权还有一个次子孙虑,也没什么存在感。

至于正妻谢氏,由于孙权常年征战,没怎么照顾。

最终谢氏郁郁而终,王后之位暂且空悬。

孙权任命凉州刺史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内阁首辅张昭之子张休。

荆州刺史顾雍之孙顾谭、将军陈武之子陈表等进宫。

为孙登侍讲诗书,并随从骑马射猎。

张昭、周瑜、程秉、张温等,先后为太子太傅。

其中诸葛恪等科举贤士,直接提拔到建业任职。

相当于他在基层历练一段时间后,飞速地获得晋升。

一个稳定的储君,能稳定士族、百姓之心。

往后孙权还要北伐,不可能一直处理政务。

张昭虽然功勋卓着,但终究只是臣子罢了。

孙登会渐渐走上监国的道路,一如曹丕一样。

只不过曹丕年纪比较长,又经过多次历练,能让曹操放心。

而孙登明显还不具备那样的能力,只能作为一个学习者。

张昭会慢慢地培养他,直到合格为止。

吴国不设丞相,而是以内阁作为领导阶层,辅佐孙权处理政务。

张昭无可争议地成为内阁首辅,周瑜、孙邵、潘濬、陆绩为内阁成员。

其实孙权很想把诸葛瑾、蒋琬、鲁肃、顾雍等人,调遣回来。

但如今是纷争天下,地方的统治同样重要。

没有这些贤士坐镇地方,孙权真不知道怎么办。

所幸张昭的身体,称得上坚挺。

他要是和张纮一倒下了,就算是孙权都要焦头烂额。

吴国的三公废置不常,设六卿而非九卿。

张昭与孙绍、滕胤、郑礼等,采周、汉,撰定朝仪。

孙权任命侄儿孙绍为太常,刘繇之子刘基为大农,其他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至于爵位中,张昭和周瑜都是县侯。

江表十二虎臣,都是乡侯的标准。

陆逊、吕蒙、朱然、魏延、鲁肃等功勋卓着之士,也是乡侯。

剩下的大都是亭侯,包括胡综、是仪、徐详等亲近之臣,也只是亭侯。

周瑜仍担任中护军,领卫将军。

陆逊为右护军,吕蒙为左护军。

将吏皆进爵加赏,金银财帛无数。

边军征防各赐勋五转,鳏寡孤独量给谷帛。

各地百姓并免今年租赋,天下赐酺五日。

就这一套封赏下来,孙权储备粮草物资的愿望,很有可能落空。

要不是有丝绸之路撑着,朝廷的各项开支,都会成为问题。

“按照既定的计划去办吧。”孙权赞同了张昭等人的方案。

众人纷纷松了一口气,生怕有哪一方面不够周到。

孙权看着名单,都有好几百人,不可能面面俱到。

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冬,孙权正式昭告天下称吴王。

天下纷争,强者为尊。

称王之后,江东更能凝聚人心。

进一步使百姓归心,将士用命。

孙权只不过是顺应大势罢了。

他曾考虑过“楚”的国号,可毕竟自己发家于江东。

孙吴,也是历史的抉择。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三月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