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400章 南北边境对峙(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适合奔袭拉扯作战。

如果在一天内决战,那么虎豹骑的马具,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时间放长到半个月、一个月以上,沉重的马具会成为骑兵的负担。

总结起来,曹魏在关中地区部署的兵力,和南吴旗鼓相当。

作为防守的一方,曹魏稍稍占据那么一点优势。

但也仅仅是一点罢了。

中部的战场,主要集中在南阳和颖川的对峙。

朱然、全琮麾下,有十万边军。

由于战争还没有全面爆发,孙权并没有向南阳增兵的意思。

曹魏一边防守的主将是曹仁,兵力也达到十万众。

江淮地区的对峙,局势才是最严峻的。

孙权将二十五万主力,都部署在合肥、皖城、濡须坞地区。

曹操针锋相对,调来二十多万兵马,几乎将北方的边境都抽空了。

现在幽州、并州的边境,大概只剩下四万兵力。

曹魏还有五六万人马,留驻在邺城,作为机动性地增援。

各州的物资,疯狂地运输到前线。

就连南吴的海上航线,都变得异常地忙碌。

交州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集中到江淮地区,大都走的是海运。

南吴大规模的兵力调动,根本不可能瞒得过曹魏的细作。

所以孙权很难采取偷袭的策略,正面交战又会损失惨重。

他选择了最持重的作战方式,那就是耗下去。

如果是以前的曹魏,孙权必败无疑。

毕竟中原的物资丰富,不是南土所能相提并论的。

曹操多年来一直热衷于军事行动,不断地发动战争,可谓是“穷兵黩武”。

然而,他的军队在江淮地区遭受了两次惨败,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元气。

大量的甲胄、武器和战具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制造和维修。

为了补充军备,曹操不惜耗费巨大的民力。

这样一来,原本有利于曹军的对峙局面逐渐转变,变得对南吴更为有利。

孙权麾下,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什么兴修水利、道路,打造军事器械等,都是佃客前去完成。

官府有人可用,自然降低了征召徭役的频率。

南方百姓的生活虽然艰苦,可有人比他们还要“苦难”。

在这种深刻的对比下,他们的生活反而更加舒适。

孙权利用了人性中的“对比”,向百姓施加统治。

中原的百姓,当然更加拥护南吴。

毕竟南吴朝廷,可没有“压榨”自家人的政策。

官员的政治手段,都用到佃客身上去了。

当然,孙权也深刻地意识到。

这种高压统治模式不可能长久。

现在是战乱的特殊时期,自然得用特殊的手段去管控。

些许麻烦,等到天下太平再去处理。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三月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