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是引导你们去西方极乐世界的领头人。再一个你气也是过日子,不气也是过日子,你气管什么用啊?事儿来了想着去处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要老记到心里,过了就过了,过了就不提了。
两百年以前,有这样一个人家,儿媳过门没多久,儿子就去世了,就剩下年迈的婆婆和儿媳了。这个儿媳特别孝顺婆婆。邻居们都夸奖她孝顺,那个时候不是信佛,都是朝圣,现在就是说上哪里拜佛,旅游,那时大部分都上太行山,太行山很高,老百姓麦子一种上,没事儿就该拜山了,比方上东林寺、海南岛、九华山,这词儿和那时的词语不是一样。邻居们都去朝圣,就和老太太说:“过段时间叫你儿媳妇跟着我们朝圣去吧。”叫神保佑你们平安吉祥身体健康,那个时候不叫佛叫神。老太太说:“那好吧,哪一天你们要走了提前通知我们,做几锅馍背上,路上好吃。”你看现在吃的东西到处都有卖的,走到哪里都能买到,那个时间吃的东西没地方买,上哪里去都是带上吃的东西,蒸几锅馍背着,很早以前就是这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过了一段时间就和这个老太太说:“再过上几天我们就走了,把干粮啥的给你儿媳妇准备好,到那一天我们去,让她跟着我们。”太行山特别高,比一般的山高的多,那个太阳到中午的时间与山平齐,不过咱也没去过说是这样说。太行山有三个出家老道,不知是和尚还是老道,最大的有一个八百岁,有一个七百岁,有一个六百岁,你想想他能活到八百岁不死,还有活六百岁七百岁都没有死,因为这很多人都往那里去。你像现在的人活几十岁死了,最多百十岁死了,九十岁死了,真正一个修行人他活八百岁身体照样很好,那他吃东西吗?他也吃东西,他吃的很少,七天吃一个白果,你像咱一天三顿饭大碗小碗的,还吃些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他不,八百岁这个和七百岁这个根本都不吃饭,七天吃一个白果,白果就是高山上庙院里种的一种白果树,吃一个小果。他们都是打坐,往那一坐不动,一坐就是一天一夜,那叫定功,修定,你像那老和尚修的都有定了,他的定功特别深,他不能看人,他一看人两个眼睛“唰”两道光出去了,八百岁的和七百岁的那两个眼皮都耷拉下来了,快到鼻子那里了。只有六百岁这个人老招待这些客人,全国各地的人去了以后他招待,剩下这两个就是打坐。三个修行人修仙成道,六百岁这个他也非常微妙,不管去一百人也好,不管五百人也好,他那个庙院里有一棵白果树,这一棵白果树也不知道长了多少年了,人再多他用手一捧,一个人一粒,不准多要,一个人一粒丝毫不错。不管你一千人也好,八百人也好,五百人也好,他用手一捧,捧过去一个人一粒,分毫不差。因为这个,修行人非常微妙,就在这里,为啥叫你们死心垠地的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你们啥时候能修到和六百岁那个人一样就可以啦,你看看,这八百岁的这个人更是不得了啊,眼一看你,两道白光“唰”就出去了。
后来带着这个小媳妇去朝拜,蒸了几锅馍叫儿媳妇带着,跟着她二婶、大叔他们到太行山朝圣去,祈求娘俩身体健康平安,越过越好。儿子死掉了,那时童养媳很多,童养媳就是丈夫死了以后一辈子也不嫁了,给她立一个贞节牌坊,你像现在全中国也找不到一个贞节牌坊,当然现在也不兴这个了,为啥讲讲这个事呢?这也是传统文化,给大家提醒一下,如果不讲,时间一长了没人讲这个了,今天给大家讲了留下个历史,写到书本上大家一看都知道。给她做了几锅馍背着,跟着她二婶儿啊、叔叔大爷们去了,一路上不停,现在交通方便,那个时候都是走路,一走就是一个月,远了走几个月,哪像现在有飞机、有高铁、有大巴坐上走了,那时候都是全靠走路,上哪里去一路不停。到了以后,从山下开始上山,上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