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儿身边有晴雯、采星她们,还有蓉大奶奶她们,应该不缺那些东西。
但是。
水眸余光有动,扫着钟哥儿腰间的那条络子,一颗心别样跳动。
“薛己,薛新甫的手札!”
“张景岳的手札,这人的医道独到,对于滋补养生很有心得感悟。”
“王肯堂的《伤寒杂论》!”
“……”
“妙!”
“林姑老爷知我,明年下江南,必要拜访林姑老爷。”
“哈哈,送礼重在心意,于小姑姑来说,这两条络子当花费不少的时间吧。”
“这两条络子的做工极好,宫里也常有赏赐一些东西,也有一些内务府做的东西。”
“我观小姑姑做的这两条络子,丝毫不逊色内务府织染局的那些上用巧手。”
“真好!”
“尤其这条梅花络子,很是传神,非有对于梅花真正知之详细之人不可织就。”
“许多人做梅花络子,空有一个梅花的形体,少了梅花的一丝精气神。”
“明年春夏,雅扇在手,这条络子要有大用了。”
秦钟已经将那个扁平木盒里的东西一一取出,一共五本医家典籍。
快速看了一眼封面,神情欢悦。
均是前朝医道名家的手札、着作,那些医家高人各有所擅长,正合自己所用。
欲要详细一观,又是一阵单单的香风近前,抬首间,便是看到林伶俐手中的两条络子。
自己什么都不缺,送一些力所能及的心意之物,更为入心,放下手中医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双手从林伶俐手中接过两条络子,仔细一览,赞誉之言不绝,于小姑娘深深夸赞着。
小姑娘的身子必须要好心情才能够更好的调养,如果天天可以保持好心情,保持此刻的状态。
秦钟有把握将整个疗程的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甚至于二分之一以上。
而且。
小姑娘的针线活的确不错,整日里听晴雯和采星她们交流针线活。
自己也是懂得鉴赏的。
林伶俐待在房间的时间比较多,禀性又聪慧灵敏,针线活做得好也是正常。
“当真?”
“真有那么好?”
“钟哥儿骗我的吧?”
“其实……这两条络子我做的时间比较长,许多针脚都有些断断续续的。”
听着某人的夸赞,林伶俐甜甜一笑,自袖中捻着一条手帕,随心把玩着。
本就有些微红的面上更为娇艳了一些。
就是……钟哥儿夸赞的是否过了一些。
对于那两条络子,自己不是很满意的,因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奈何……精力不济。
一时间,明眸闪烁,稍有狐疑的看向某人,尽管心中很是欢喜。
“小姑姑做的络子本就极好。”
“不然我也不会多戴在身上。”
“小姑姑做的时间长,正是因为细致、细腻的缘故,若是随意针织,随意将针线弄成一条络子。”
“反倒不美。”
“小姑姑的心意定是想要将这条络子做的最完美,做的没有任何瑕疵。”
“正因如此,它才会凝聚更多的心血,上面的花纹才会更加的传神。”
“城中的铺子也有售卖一些络子的,我也有见过,于小姑姑的这条络子相比,逊色远矣。”
“我收集的美玉不少,如今有了这条络子,正好相配。”
“哈哈,不如以后我帮小姑姑你办那些事,小姑姑你就打两条络子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