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临安的渡口,外祖母和舅舅舅母们都在渡口等着了,知君远远的便瞧见了他们,激动的朝他们招招手。
船靠了渡口,知君扶着祖母先下了船。
“姐姐,可把你们给盼来了,君儿当时传信说要走陆路来,我担心死了,这时节多地遭遇旱灾,我可怕你们遇上了。”
陈老太太抓住谢老夫人的手道。
“哈哈,这一路多亏了君丫头有主见,这才顺顺利利的到了临安。”
谢老夫人开心道。
“这话怎么说?路上可是遇到什么了?”
“母亲,亲家老夫人一路过来多辛苦,怎么有什么话回家再说吧!”
大舅母这时候笑着对陈老太太道。
“是是是,瞧我这脑子,姐姐,还有君儿,咱们回家去,有什么话咱们回家再说。”
说着陈老太太拉着谢老夫人的手便走了,跟在后面的知君无奈的看着她们两个,真是见着闺蜜,忘了孙女。
“撅着嘴干什么?还不赶快走。”
陈遂安拍了拍知君的脑子道。
“小舅舅,都说了多少回了,别拍我头,头发都给我拍乱了。”
知君不耐烦的理了理刘海儿。
陈遂安却向前弯腰看着知君的发顶道:“哪里乱了,我瞧瞧。”
知君被他这种颇带有些侮辱性的动作给气到了,什么意思吗?不就是他长得高吗?跟她一个小丫头面前炫耀什么?
知君一把推开他,气哄哄的追祖母她们去了。
这时一旁的二舅舅上前拍了拍陈遂安的肩膀道:“三弟,你都多大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
说完也撇下陈遂安走了。
大舅舅看着这一幕也摇摇头跟着二舅舅走了。
“哎,大哥。”
陈遂安看着大哥二哥的背影,打开扇子摇了摇。
左右看了看道:“她不就是个孩子吗?”
然后也悠哉悠哉的摇着扇子离开了。
回到陈府,谢老夫人和众人讲了这一路的所见所闻,陈老太太唏嘘不已,她没想到自己竟然一语成谶,当真出现了旱情。
“老四,你赶紧筹集粮食,既然那边旱情这么严重,咱们也不能无动于衷,都是我大梁的子民,咱们能帮多少是多少。”
陈老太太看着陈遂安道。
陈遂安马上再起身,拱手向陈老太太行礼:“母亲大义,儿子和母亲想到一块去了,初听闻那边有旱情时儿子就让人筹集了一些粮食备着,只是没想道这次旱情竟然会这么严重,儿子再让人筹集着,不过光靠我陈家的力量,只怕也解救不了全部受灾的人。”
“这件事主要还得看官府,只要朝廷放粮,官府肯办事,这些受灾的地方便能救。”大舅舅顿了顿。
有接着道:“就只怕官员贪墨,就算是有金山银山投进去也不会有什么浪花。”
陈遂安闻言皱起了眉,他知道大哥说的是实情,江南以及两淮之地多富庶,当然富庶之地也出贪官,他们能调到这里在京中都是有背景的,这些人不好得罪,他们一介商户,就算是在富庶,也得罪不起这些贪官污吏。
“大哥说的不错,贪官的事不解决,咱们再多的粮食运过去也到不了灾民手里。”
陈遂安脸上难得一见出现了严肃的神情。
知君想了想道:“若是朝廷派官员亲自督办赈灾之事呢?”
陈遂安看了看知君道:“你说的很对,但还是得看派的人是谁,若是来人就是个心术不正的,还不如不来。”
“若是让户部官员亲自南下办理此事呢?”
陈遂安听到户部,紧锁的眉头骤然展开,是啊!他怎么没想到呢!若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