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8章 吴书·三嗣主传(见解与大纲)(3 / 1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总是运用灵活的水上战术来应对,如赤壁之战中孙权与刘备联军利用火攻战术大获全胜。水战在孙权时期确立了吴国军事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2.2 孙休时期军事重心向北转移

孙权去世后,其子孙休继位。在孙休的统治时期,吴国的军事重点有了明显的转变,从之前主要应对江东敌人转向了对抗北方曹魏的进攻。这一转变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曹魏在北方的势力日渐强大,对吴国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二是孙权在世时一直控制的江东大部分地区,在孙休时期已陆续被刘备控制。因此,孙休将军事力量大量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防范曹魏的入侵。在这一时期,吴国军事指挥权也逐步从江东转向江汉地区。

2.3 孙皓采取谨慎防御策略

孙皓即位后,面临曹魏和蜀汉两大强敌的威胁,他采取了较为谨慎的军事防御策略。一方面,他继续加强吴国的水军实力,维护江东水上通道的畅通;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陆地防御的重要性,下令修筑了一系列重要的屏障性防线,如夏口、武昌等要塞。在面临曹魏和蜀汉的军事进攻时,孙皓往往采取守势,很少主动出击。他更倾向于利用地理环境优势,采取消耗战,拖缓敌人的前进步伐。在这一时期,吴国的军事实力虽然仍有一定实力,但已渐渐衰弱。

2.4 三代吴主军事力量的消长

通观孙权、孙休、孙皓三代吴主的军事历程,不难发现吴国的整体军事实力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孙权时期,吴国水军强大,屡建奇功,在与曹操的直接对抗中占据上风。但到了孙休时期,吴国的军事重心已经转向了北方,陆地作战能力有所下降。到了孙皓时期,吴国的整体军事实力进一步衰弱,即便在水战上也难以与强敌抗衡。这种军事力量的消长,与三代吴主的军事决策取向密切相关。

2.5 吴国战略重心从江东转向江汉

在孙权、孙休、孙皓三代吴主的统治时期,吴国的军事战略重心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孙权时期的主要瞄准江东地区,到孙休时期转向了对抗北方曹魏,再到孙皓时期的谨慎防御,吴国的战略重心逐步从江东地区转移到了江汉地区。这一转变体现了吴国随着形势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军事思路,但也反映了其军事实力日渐衰弱的历史走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2.6 三代吴主的军事决策对比

总的来说,三代吴主在军事决策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孙权重视水战,善于利用地理优势,在与曹操的直接对抗中取得了胜利;孙休则将重点转向了北方,试图对抗日益强大的曹魏;而孙皓则更倾向于谨慎防御,试图利用地理优势拖延敌人。三代吴主的军事决策反映了他们面临的不同形势和战略考量,也折射出了吴国军事实力的渐趋衰落。这一军事战略的嬗变,也成为三国鼎立格局中吴国历史地位变迁的一个缩影。

3. 孙皓即位后的内部政争

3.1 孙皓与太子孙登的矛盾

孙皓即位后不久, 太子孙登就与其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对立。孙登作为皇太子, 自然希望能够顺利继承皇位。但孙皓却对此有着不同的打算。他担心孙登会在即位后削弱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因此开始采取一系列手段来压制和排挤孙登。

首先, 孙皓开始剥夺孙登的实权。他将原本掌握在太子手中的重要机要和军事大权一一收归自己手中。同时, 他还调整了朝廷权力结构, 让一些亲信大臣分享了原本太子所掌握的权力。这大大削弱了孙登的地位和影响力。

其次, 孙皓还开始贬低和抹黑孙登。他在朝堂上多次公开指责孙登不务正业, 纵情声色, 并且暗中散布一些关于孙登权谋和淫乱的流言蜚语。这些举动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