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齐熙郡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齐国政区,后经秦汉、隋唐等历史时期的反复调整,于明代正式建置为齐熙府,辖区基本维持不变。清代以后,随着政区调整,齐熙府改称齐熙郡,所属县级行政区有:城阳、昌平、即墨、莱阳、临清、诸城等6县。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行政区划变革,现齐熙郡下辖10个县级行政区。
2.3 齐熙郡的人口概况和民族构成
齐熙郡总人口约2800万,人口密度达580人/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满族等。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人口呈现出向城镇聚集的趋势,城镇化率已超过60%。
2.4 齐熙郡的农业生产特点
齐熙郡地处长江中游平原腹地,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稻米、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广阔,单产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同时,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也十分发达,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此外,生猪、家禽等畜禽养殖业也十分兴旺。
2.5 齐熙郡的手工业发展状况
齐熙郡手工业历史悠久,在全国享有盛誉。着名的手工艺品有:齐州陶瓷、临清剪纸、城阳刺绣等,远销海内外。此外,农具制造、家具加工等乡镇手工业也较为发达。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不少传统手工艺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2.6 齐熙郡的交通运输情况
齐熙郡地处华中腹地,交通网络相当完善。境内拥有4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铁路线路密度位居全省前列,客货运输能力很强;长江、运河等内河航道纵横交错,可通船舶进出。同时,机场等现代交通枢纽也日趋完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镇交趾州地理位置
3.1 镇交趾州所在的地理区位
镇交趾州位于东南亚中部,地处中南半岛腹地。该州西邻泰国,东北与老挝接壤,东南濒临暹罗湾。其地理坐标为北纬14°30'至18°00',东经104°30'至107°30'。镇交趾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处于中南半岛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南亚各国的交通枢纽。
3.2 镇交趾州的自然环境特征
3.2.1 镇交趾州的地形地貌概况
镇交趾州地势较为复杂多样。西部和中部主要为高原丘陵地带,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山峰星罗棋布。东部沿海地区则属于平原低地,海拔较低。该州地形总体呈东高西低的特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3.2.2 镇交趾州的水系分布情况
镇交趾州境内河流众多,主要包括湄公河、红河、黑河等大型河流。其中,湄公河贯穿全境,自西向东横贯而过,是该州最重要的水系。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为当地农业灌溉和航运提供了favorable条件。
3.2.3 镇交趾州的气候特点及变化
镇交趾州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受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一年之中有两个雨季。雨季时节,降水充沛,7-9月为该州的主汛期。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州的气候模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干旱和暴雨天气时有发生。
3.3 镇交趾州的资源禀赋分布
3.3.1 矿产资源
镇交趾州地质构造复杂,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锡矿、金矿等。其中,煤炭储量较为丰富,是当地重要的能源供给。
3.3.2 林业资源
该州森林覆盖率较高,林业资源十分丰富。热带雨林、热带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