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达1258米。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发源于内陆的甬江、大榭江等大型河流从郡境穿过入海,形成了独特的河网水系。
2.3 气候特点
越州郡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冬季受季风影响,气温较低,1月平均气温在5-8摄氏度之间。夏季高温少雨,7月平均气温在28-32摄氏度。春秋两季气温适中,降水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5-18摄氏度,年降水量在1200-1600毫米之间,雨量充沛。
2.4 自然资源分布
越州郡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铜矿等,分布于西部山区。林木资源也较为丰富,以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为主,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沿海地区渔业资源丰富,拥有众多优质渔业品种。此外,该地还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滨浴场、温泉、名胜古迹等。
2.5 交通网络状况
越州郡交通网络较为完善。境内拥有5条铁路干线和多条高速公路,连接着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沿海地区还有多个港口码头,可以进行远洋贸易。此外,公路网密布全境,城乡之间交通便捷。航空方面,该郡设有1个地级机场,可以承担国内航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2.6 郡治所在地
越州郡治所在地位于平原冲积区的鄞县,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该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达。自隋唐时期以来,鄞县一直是越州郡的政治文化中心。郡治所在的城市在明清时期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浙东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之一。
3. 隆川县的历史沿革
3.1 隆川县建置始末
隆川县位于中国西南部内陆地区,是一座历史源远流长的古老城市。据史料记载,隆川县最早建置于西汉时期,当时隆川地区属于南郡的一部分。西汉天汉二年(公元前111年),隆川一带设县治,并称之为"隆川"。其名之由来,与当地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隆川县地势险峻,山川环绕,有"天下险地"之称。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使隆川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和交通要道。隆川自古就是军事重镇,在历代王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县治所在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为隆川在历史上扮演重要的军事和政治角色提供了天然条件。
3.2 隆川古名由来
隆川之名虽然始见于西汉时期,但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年代。据考证,隆川一名最初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一地区被称为"隆池"或"隆池川"。"隆"字起源于当地地形崇峻陡峭的特点,而"池"字则源于当地多有天然湖泊水系的地理特征。
随着隆川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隆池"一名逐渐改为"隆川"。隆川二字更能概括和反映出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隆"代表着崇峻险峻的地理环境,"川"则表示当地丰富的水系资源。这一名称既生动地描述了隆川的自然风貌,也暗示着这里是一片富饶的热土。
3.3 隆川历史沿革
隆川自西汉建县以来,在历代王朝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汉时期,隆川隶属于南郡之下。三国时期,隆川先后归属于蜀汉、东吴、西晋等政权的统治。
公元265年,西晋统一中原。隆川在西晋时期隶属于益州牧。此后在南北朝时期,隆川先后归属于前秦、前燕、前凉、后秦、南梁等政权的统治。
隆川在南北朝乱世中可谓风雨飘摇,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成为各方力量必争的地区。到了南齐时期,隆川更是位列益州12郡之首,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3.4 隆川曾经属州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