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姆家族,允许其日后在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人聚居区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1916年6月,哈希姆家族在汉志发动起义,掀起了阿拉伯民族起义大潮,驻防土军虽然装备较好,但受制于后勤而无法对起义军发动有效打击。
侯赛因·本·阿里建立汉志王国并自称“阿拉伯人的苏丹”。
他的几个儿子也积极与英法等国合作,次子阿卜杜拉受到伊拉克等地穆斯林的支持,三子费萨尔则率军占领叙利亚等地。
1918年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战败解体,仅保留了土耳其人聚居的安纳托利亚高原。
英法迅速进入原奥斯曼帝国领土。法国将哈希姆家族势力逐出叙利亚、黎巴嫩并控制了该地,英伦则获得了两河流域及巴勒斯坦、外约旦(今约旦)等地。
哈希姆家族无力对抗英法,只能在大国地缘安排下分得几杯残羹冷炙。
法国不允许哈希姆家族进入其势力范围,只有英伦同意哈希姆家族在其殖民地成立附属政权。
侯赛因·本·阿里的次子阿卜杜拉成为外约旦埃米尔,开创了如今的约旦哈希姆家族,三子费萨尔成为伊拉克国王。
试图称霸阿拉伯世界的绝不止哈希姆一家,沙特家族在大起义时也获得了英伦提供的军火和资金,并在一战后在阿拉伯半岛中东部建立内志王国。
1923年,土耳其建立世俗共和国,哈里发制被废除。
1924年,哈希姆家族族长、汉志国王侯赛因·本·阿里趁机自称哈里发。
哈希姆家族势力的扩张显然不符合其他阿拉伯权贵的利益,沙特等家族并不承认老侯赛因的哈里发地位。
英伦在一战期间为获得犹太银行家的支持,发表《贝尔福宣言》,承诺战后帮助犹太人回到西亚故地重建国家。
该承诺侵犯了当地阿拉伯人的利益,哈希姆家族拒不承认,致使英伦停止了对其的支持。
1924年,因为沙特家族的不断袭扰,汉志宣布禁止内志居民前往麦加朝觐,这引发了沙特家族的极大不满。
当年8月,沙特军队突袭占领了圣城麦加,正式拉开了统一阿拉伯半岛的战争。
沙特家族召开伊斯兰会议,获得了周边部族的效忠。
沙特家族对麦加的控制获得承认,影响力借此大增。
哈希姆家族则失去了控制了上千年的龙兴之地,军队士气受挫。
因为失去了英伦人的支持,汉志军队抵抗乏力,沙特家族则不断笼络周边部族,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下,于1925年底占领汉志全境。
继续阅读
这就是今天的沙特阿拉伯。
沙特家族并未对汉志的哈希姆王室赶尽杀绝,侯赛因·本·阿里经英伦人统治的塞浦路斯,逃亡至约旦,1931年去世后葬于耶路撒冷。
其长子阿里·本·侯赛因则在汉志灭亡后流亡到伊拉克投奔自己的三弟——伊拉克国王费萨尔。
阿里于1935年在伊拉克去世,后来伊拉克爆发了革命,费萨尔家族全族被杀,而阿里的儿子因为当时正出国留学,幸免于难,留在了美利坚,一直到其后代,阿莉娅祖父那一代,才再次回到中东。
阿莉娅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相继病逝,她被养父收养,一直到现在。
当然,这些都只是她口头上所说,具体是不是事实,还是需要再次调查来证实。
“既然同为哈希姆家族后裔,你们当时为什么没有去找到约旦王室寻求庇护呢?”
“在我祖父那一代的时候,约旦王室给过我们帮助,但到了我父母那一代,这种帮助就很少了,毕竟你知道,王室本身王子公主就不少,何况是我们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