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明朝提议趁机招抚阿勒坦。当时主政的高拱、张居正两位大学士皆对此全力支持,偏巧此时阿勒坦的长子辛爱虽假意发兵协助阿勒坦,其实却按兵不动,企图借阿勒坦与明朝血拼的机会谋夺权力。
在马芳小挫阿勒坦后,王崇古派百户鲍崇德为使与阿勒坦会谈,经一番辩论,阿勒坦终于屈服道“天子若封我为王,统辖北方诸部,我当约令称臣,永不复叛。”得到阿勒坦承诺后,双方达成协议:阿勒坦向明朝交还之前叛逃至蒙古的赵全等人,明朝册封把汉纳吉为指挥使,礼送回阿勒坦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阿勒坦逮捕赵全、李自馨、王廷辅、赵龙、张彦文、刘天麟、马西川、吕西川、吕小老至明朝,明朝也如约将把汉纳吉礼送归蒙古,为防阿勒坦报复,明朝使臣更警告阿勒坦“汝孙今为朝廷命官,不可轻辱也。”是日阿勒坦与把汉纳吉祖孙俩“相抱而哭,连连南向叩头。”阿勒坦更对明朝“遣使报谢,誓不犯大同”,交换人员后,阿勒坦主动示好,下令昆都力,吉能等蒙古部落停止对明朝边境的侵扰,王崇古也向明朝廷上奏,建议明朝“以先朝忠顺王故事”册封阿勒坦,“许贡入京”,且在边境上开放互市,从而实现明蒙双方的长期和平。虽有朝臣指责王崇古“邀近功,忽远虑”,但因大学士高拱、张居正等人支持,明朝终于下诏册封阿勒坦为“顺义王”,其兄弟子侄部下皆受封都督、同知、千户等官职,在延绥,红山敦,宁夏清水营等地开设“互市”,恢复汉蒙两族边民贸易。
阿勒坦在大同北面的晾马台正式举行“顺义王受封宣誓”的仪式,歃血盟誓道“世世代代,永不复叛”。此誓果然成真,之后不但蒙古其他部落有样学样,以至“河套各部皆求归附”,且“边鄙又安,蓟宣以抵甘固,六十余年边民生息,遂长不识兵革也。”此事结束了明蒙双方的大规模战争,达成了着名的“隆庆和议”。
“隆庆和议”成功后,马芳作为大同总兵,在每年五月,都受命率精兵护送王崇古到大同北面的弘赐堡接见蒙古各部首领,宣扬明朝威德,每次马芳部皆“兵甲威武,诸部皆拜服之”。
在神宗即位后的政治斗争中,原内阁首辅高拱失势被逐,大学士张居正取而代之,随后身为高拱亲信的王崇古,被御史陈堂弹劾“弛防徇敌”,不得不引咎辞职,马芳随后也未能幸免。他担心不能通过阅视,于是贿赂武库司郎中林绍、怀隆及兵备参议吴哲、阅视侍郎吴百朋,吴百朋告发此事,奏请朝廷提审马芳。经兵部尚书杨博说情,神宗革去马芳的职务,勒令他“归家闲住”。
阿勒坦向朝廷索要封赏,并威胁要兵戎相见,朝廷立刻命马芳挂印,充任宣府总兵官。马芳到任后,整治兵马,在宣府郊外率领骑兵举行了数次“游猎”,蒙古各部闻讯后大惊道:“马太师归也。”阿勒坦急忙向朝廷“奉表谢罪,痛悔前过。”原本一触即发的兵祸就此消解。马芳因病请辞,解甲归乡,在家乡蔚州逝世,享年六十四岁,神宗闻讯后,按例赐祭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