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得名“中正街”。 《寿县志》记载:民国17年(公元1928年)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视察淮河来到寿县正阳关,召见县长曹运鹏,询问政事。 曹未能应对,唯诺诺而已,蒋深为不满。 次日,蒋由当地商会会长牛幼丞,缙绅代表皮寿山等人陪同,县保安大队长袁少仪率警卫前护后拥,步出西门,沿淮堤巡视。 视察时,蒋问:“哪七十二道水汇正阳?”。 皮寿山从容为之解答。 蒋颔首称道:“皮老先生很有学问”。 蒋介石离开寿县时电令省主席管鹏,撤去曹运鹏县长职务。 当时的安徽省主席管鹏,是寿县正阳关附近的菱角嘴人。 家乡小事,竟然惊动最高首长,总司令指示,不得不办。更换后的县长是黄埔一期的傅肇红。 这一段往事给唐明友留下深深的烙痕。所以从他主政寿县后,就以曹云鹏为鉴,尽量熟悉寿县的历史掌故。 还有两件事,在唐明友的脑海里印象颇深。 因为北门濒临淝水,连接淮水和瓦埠湖。在水运时代,这是交通枢纽。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帝师孙家鼐辞官归隐寿州,当地百官在北门迎候。孙家鼐携随从却悄然从东边的宾阳门入城。 1903年,抗法将领杨歧珍病故魂归故里,棺椁途径水路到达寿县北门,当地的文武官员集中恭候。 而这些,一旁的陈布林焉能知道? 回到县衙,陈布林突然对唐明友说:“二哥,我的右眼直跳,这是什么兆示呐?” 唐明友看了一眼陈布林,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祸!眼下日寇正在攻城,不跳才怪呐!” 陈布林说:“二哥,不对!你是最高指挥官,要跳也是你跳!我以为我可能有祸事临身。” 唐明友说:“你怎么有祸事临身。难道你的家人没有安顿好?” 陈布林是南乡堰口集人,他的家人早就安顿妥当了。 “不是。二哥,可能是萧思思会出事。”陈布林不无忧虑地说。 “萧思思?萧思思怎么会出事?”唐明友讶然地问陈布林。 “今早她独自一人回了灞桥。我担心她路上出事。”陈布林的忧虑更盛。 “你怎么能让她一人回灞桥呢?”唐明友责备陈布林。 对于这个萧思思,唐明友也是时常想起。只不过她是义弟的相好,他才只是想想而已! “不行,二哥,我得到灞桥去。”陈布林愈想愈害怕,他这样对唐明友说。 “你去吧!反正我们最终是要撤出城去的。再说,警察署有罗时丰、乔淮生等人,你走了也不要紧。只是到了灞桥,处理好事情后,火速与县府汇合。勿误!”唐明友说。 “我知道!”陈布林答。 “你去吧!”唐明友说。 “二哥,你不走吗?这里有邱团长,他会按计划行事的。”陈布林临走时问。 “我还不能走。我走了,出现意外情况怎么办?”唐明友说。 陈布林再不说什么,带了两个随从骑马出城就往灞桥方向跑。 陈布林走后,唐明友唤过张甜甜来,对她说:“甜甜,你也走吧!” 张甜甜一脸疑惑。她问道:“明友,不是我们一起走的吗?” 唐明友说:“日寇随时会破城,到时大炮轰鸣,我怕吓着你。” “不!跟着你我不怕!”张甜甜说。 “当真不怕?”唐明友问。 “不怕!”张甜甜答。 “那好吧,你就留下来吧!”唐明友说。 这时罗时丰一脚踏进县府里来了。 他一进来就着急地说:“唐县长,日军的炮弹飞进东城里来了。我怀疑这些炮弹是从平山头发来的。” 唐明友说:“不会吧,刚才我在城头上见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