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四九五章 敛散(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等效替代,放在工程实践领域,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与实现思路。

放在“强人工智能”,则需要切实的考虑清楚,人类,或者说人脑,其思维与认知行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过程。

“人会犯错误,计算机不会”,这并非是it专家的调侃,而是严肃的事实。

迄今为止,人类创造出的一切计算机,小到功能孱弱的早期单片机,大到算力zflos级别的超级计算机,能够实现的功能,眼花缭乱,无以尽述,但归拢所有这一切功能,不难发现,其本质上完全是人类意志的延续。

这种延续,并不是说人类能轻轻松松的,做到计算机做出的一切。

而是原则上讲,从单片机、到巨型机所做的任何事,原则上讲,一旦脱离运行时间的限制,人类同样也能够完成。

不仅如此,这段话的真实含义,要比字面上呈现的更深刻

要完成当今时代一切计算机所做的事,人类,但凡有足够长的时间,根本无需动用自身的思维、认知能力,只需有一副听指挥的身体,加上除“ov、add、xor……”之外一无所有的机器指令。

一旦意识到这点,便可以明白,为何当今时代的计算机,根本上讲,完全无法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科学研究

根据指令,摆弄一些数据,就能领悟客观规律,那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要完成计算机所做的任何事,人类,根本无需动用智慧,这种原则性的判断,为研发组指出了一个关键点。

人类的智慧,与计算机的算力,如果说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就是“出错”。

换成严谨的说法,就是基于细胞架构的模拟式人脑,能够引入一些出乎预料、无法预知的新变量。

而这一特性,在传统的电子计算机体系里,一概视为“干扰”而务必杜绝,否则便难以得到期望的准确运算结果,其突出成就,便是寻常人认识中的“计算机永不出错”。

撇开极小概率的宇宙射线、本底瑕疵等因素,的确,人类制造出的计算机,可以认为具有100的可靠性,如果最终计算结果与事实不符,绝对是程序的设计、或者初始条件有问题,最终一定会追溯到人的身上。

计算一百次加法,计算机不会错,人也不会。

但是计算一百亿次加法,计算机不出错很寻常,人呢,根本就不可能一个不拉的全做对。

“人脑迟早会出错”的现象,长期以来,在计算机的永不出错面前自惭形秽,自愧不如,但反映到另一个层面,正是这种模拟式、并行式生化系统的“出错”,才让探索性、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成为可能。

从已知,尝试推断未知,人类的一切科研活动,本质上都未脱出这样的形式。

而这正是计算机,至少到目前为止的计算机,始终做不到的。

计算机能做的工作,譬如说,计算,总归是一项人类交托的任务,是先由人来判断该问题是否有解,如果有,具体的算法是什么,然后将数据与算法交给计算机的逻辑电路去处理,所得结果也要由人去理解,阐述。

即便像aiasg这样的系统,能自主生成程序,实质上,也不过是将一些类似的已有成果排列组合,解决那些早已被人解决过的问题。

路,还是人走出来,计算机只不过是更快的再走一遍,两遍,三遍;

就算再走无数遍,仍没有任何创新。

取而代之的崭新思路,“敛散算法”,则是根据一定的初始条件,在算法的每一步,尝试尽可能多的展开分支,引入额外的发散量,当然这种做法,很快就会让计算量暴增,所以还需要进行“收敛”,通过同样包含随机性的判据,迅速“砍”掉大量无意义的分支。

表面上看,这一先发散、后收敛的做法,与向系统中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