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最喜欢用这一套来束缚底层的手脚。
实际又怎样呢,一个人,但凡在现代社会,要不伤及他人利益而追求自身利益,
这根本就是做不到的。
一个人,要想存活下去,起码要呼吸清新空气,而这便要求适当的环境管制,进而必定损及周边污染性工厂的生产利益。
反过来也可以说,一个人的岗位,倘若在污染性工厂中,其利益的实现,便必定损及周边所有人呼吸清新空气的利益,在既有技术条件下,不污染大气,他的工作便没有着落,他的工作有着落,其他人呼吸清新空气的诉求就会落空。
至于吃饭,穿衣,同样如此,除非如鲁滨逊那样,一个人在荒岛上自给自足,否则,一个人的穿衣吃饭,就需要粮食、布匹生产者的辛劳。
这样描述社会运转的方方面面,角度,似乎是很奇怪。
每一天都在发生的事,剖析其本质,居然是持续不断的利益之彼此妨害,人类社会难道就是这样的病态吗,
当然不。
而是只要损害他人利益的人,会给利益受损者一定的补偿,原则上,补偿力度大于其利益的损失,那么这种行为,就与社会运转的大方向相符。
社会的整体利益,相形之下,在今天的盖亚净土倒很容易理解,
无非是净土全体民众的利益之总合。
至于每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如何实现,途径其实有两种,不过在今天,第一种、也就是直接向大自然索取,已经被“全产机”体系占据。
那么定居点内的所有人,要实现自身利益,便只能通过与他人协商的方式,彼此交换。
这种交换,在旧时代的人类文明中,司空见惯,买卖粮食、布匹,政府税收、福利,乃至某些不宜言说的贝才色交易,
一切皆属此类。
社会中,一个人要追逐自身利益,又无法取代“全产机”去从客观世界发掘,便只有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因此而必然给予其一定补偿,这就是人类社会纷繁芜杂、熙熙攘攘之表象下的本质。
至于这种损害与补偿,或者,统称为“交易”,
一切当然要以“等价交换”为底线,当然,彼此都认为“所得大于付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