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盖亚大战尘埃落定后,重返太空,是一个文明作出的理性抉择。
自西历1509年、“净土元年”以来,百废待兴的盖亚地表,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清理,权且修复战争创伤,方方面面都需要投入资源,看起来,人类似乎没有能力、也没心思急于重返太空。
尽管如此,身为盖亚净土的管理员,方然也没只顾眼前,而是审时度势、将一定资源投入到太空领域。
不过,即便文明面临大规模重建、发展,也未必需要旧时代的太空技术成果。
譬如gs、全球定位系统,利用低轨道卫星发射定时信号,终端接受讯号,便可以解算出自身的空间坐标,进而让“导航”这一民众熟悉的操作成为可能,毕竟,如果连自己与目的地的坐标都不知道,导航便只能是空谈。
而在今天,盖亚文明已完成大一统,遍布世界的通讯网十分发达。
人类在盖亚大战中放弃的广阔海洋,一时半刻又没重返,因而几乎没有对gs的需求。
不论作战单位、工程机器人,还是来往穿梭的重载机车、运输机等交通工具,因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而必须时刻联网,继而可以从网络得到一切讯息,位置坐标自然不在话下,导航也完全由系统下达指令。
相比暂时失去价值的gs,气象、遥测、深空监测等体系的价值,相对较高;
但以近地轨道“遍布垃圾”的现状,仍不适合发射卫星。
所以,在最近几年时间里,盖亚净土的“重返太空”计划一直专注于“垃圾收集”,陆续发射了几批次垃圾回收装置,清理近地轨道及毗邻空间的太空垃圾。
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基本上,人类频繁利用的近地空间,太空垃圾的数量已大大减少,虽然彻底清理还未有时,却已经能满足基本的太空应用,不论发射卫星、还是部署近地空间站,条件都已基本成熟。
当然,在人类文明接近奇点的时代,身为阿达民,是不会因为一些发射卫星的琐事而拨出时间,专程来拜科努尔参观。
岁月,无情流逝。
曾辉煌的拜科努尔航天城,荒废了几十年,如今已变为连绵的废墟。
在过去的大战时代,矛与盾的态势发生了一次剧变,太空装置因其脆弱性而被交战双方放弃,大战伊始就被尽数摧毁。
而拜科努尔航天城,也和列强的一系列航天基地结局类似,被忙于内战的人类废弃,人员绝迹,设备拆卸无踪,配套产业的下场也大致仿佛,结果则是到1512年,人类掌握的航天技术,甚至还不如三十年前。
盖亚净土宣告成立的四年来,相关研发机构,一直在有限的资源范畴内进行研究。
难关,倒几乎没有,前人已经走出来的路,即便暂时荒芜,要重走一遍也并不困难,唯一的变量就是资源之多寡。
与兢兢业业的白大褂们相比,在航天领域,阿达民同样外行,
但这并不妨碍他高瞻远瞩,从全人类的利益出发,指引航天事业的前进方向。
“先生们,如你们所见,人类的航天事业之现状,正如眼前的一大片荒芜废墟,根基仍在,却亟待整饬与发扬。”
信步行走在拜科努尔航天城,身旁,是几具钢筋铁骨的“替身”,驱策这些“替身”的研究者是自愿报名,抽签决定,才得以“亲眼”看一下他们的航天圣地。
一边行走,一边畅所欲言,方然选择这种形式与专家们交流,感觉也还不错
“一切,究竟要从哪里开始?
过去几年来,我们人类在太空领域,一直专注于清理垃圾、为后续行动做铺垫,这种事,并不需要什么决策。
但是下一步,以投入到太空领域的有限资源,如何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实打实的有益于人类文明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