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进入“表世界”,多年来一直在这世界生活、成长。
从小到大,血肉之躯的成长之路,会对当事者的自我意识有怎样的影响,这是净土科研机构长期追踪的课题。
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即便自我意识连接到新的身体,当事者的“自我”,也不会迁移到血肉之躯的脑神经系统中,从这方面讲,身体的脑神经系统与“意识模拟器”的关系,是很奇怪,方然也所知有限。
尽管脑神经系统甚少参与意识活动,其仍承担所谓的“在线记忆”功能。
所以,当一具身体在六十年后,因衰老而“回收”,使用者还是会损失一部分几十年来的人生经历与记忆。
以幼儿的形态,来到这世界,经历一段为期五十七年、终末年龄正好六十岁的人生,然后切断与身体的连接,重归“里世界”、并自然进入下一个意识迁延的三年周期,这,便是今日净土民众的人生轨迹。
为什么要这样设定,一开始,方然也曾考虑过很多方案。
其中的一种,需要永不衰老的躯体——这很困难,但并非完全没可能;
另一种,则彻底抛弃传统的“人”之身份,永远以生物电的形式,在“混沌”构建的虚拟世界中生活。
最后,净土世界的民众,选择了现在这样一套方案,差不多就是在“永不下车”的大前提下,尽可能保留人类的传统形态,“表世界”里的躯体,不仅会成长,也会衰老,到六十岁的预期寿命时,则一概被回收。
这样的人生轨迹,用列强文里的词汇来描述,
差不多就是“轮回”。
生死寂灭,从此生到来生,不经意间的一次选择,演绎出旧时代无数教义所描绘的情形。
这并不能证明,教义的呓语竟会如此前瞻,恰恰相反,看上去,净土文明的民众,还是延续着旧时代因此而生的念头人生苦短,死亡又不可逃,索性就只有期待那莫须有(绝没有)的来生,才有勇气生存。
时至今日,此生,已没有了任何痛苦,然而“轮回”的概念却深入人心,何况要完整的体验一段人生,从生到死,
本来就是人最习以为常的一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