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量子力学,研究客观世界深层次奥秘的领域,毕竟不是划时代的相对论,涉及时间、空间乃至其他方面的程度并不高,又如何能一下子跨越四十万亿公里的距离,让人类迈出这历史性的一步呢。
想不出,凭借自己的能力,方然自忖是没有这样的本事,他笑了笑。
“困难就是这样多,不过,也别太悲观。
毕竟就在一百年前呢,人类,还忙于驱策机器大军自相残杀,那时候,我自己经常在想的,肯定不是什么‘星辰大海’,而是自己所在的这世界,这文明,
究竟还有没有明天,和未来。
现在呢,不管怎样,人类还是从那一场浩劫中幸存下来,甚至,建立起了更宏伟、更辉煌的文明,社会中的所有个体,都暂时摆脱了死亡的厄运,更有望获得近乎无限长的生命,这不是很好吗?
时间,是漫长的,未来也一切皆有可能;
虽然多年前,‘盘古’就做过‘人类没可能走出太阳系’的断言,但今时不同往日,我们的科学探索,还在继续前进,说不定白大褂们会带来惊喜,
我始终愿意相信这一点。
何况,关于星际旅行,乃至于漫长距离对应的时间……”
时间,是的、就是它,关于这难以捉摸的东西,方然霎时间心有所感,
却没办法一下子想得明白,
“说不定,时间这东西,并不是我们此前想象的样子呢。”
……
斗转星移,光阴似箭,时间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歇。
盖亚表面的文明,也随着这近乎永恒的脚步,而一点点的改变着自身、乃至周遭环境的面貌。
南方大陆的一次旅行,时间久远,在那之后很久,方然都无法忘记海边的谈话,同时,也格外新奇而兴奋的注视着,人类文明如何在新发现、新理论的指引下,一点点突破旧时代的科学格局,
创造出新的世间奇迹。
一切的原动力,出自量子力学的前沿领域,准确地讲,是关于“量子纠缠”的解析。
量子纠缠,在这样一个时代,普通民众也有比较准确的把握,认识到其并非罕见,而是发生在量子世界中的寻常且普遍之现象。
事实上,一切观测、并“获得准确结论”的行为,都是在建立观测者与被观测目标之间的量子态之“绑定”,从这种角度理解,则量子力学的作用范畴,极大拓展,进而在严密的实验测定下,人类于西历1591年,
初步观测到实用的、有望用于通讯的“超距作用”。
量子纠缠,一旦确切的建立起来,则不受纠缠态双方的距离、位置等因素影响,
这是科学家们早已确证的。
原则上,哪怕将处于纠缠态的两个基本粒子、或者更宏观的物体,彼此分离到几光年之外,在对其中之一进行观测、确定其状态的瞬间,
纠缠态的另外一方之状态,也立即随之“坍缩”,状态瞬间被确定。
这样的描述,在今天,已经被稍加修正,准确地讲,观测行为是在观测者与处于纠缠态的物质对之间,建立起新的“绑定”,或者说将观测者的量子态,与被观测者的量子态纠缠在一起,成为更大规模的纠缠组合。
而彼此纠缠的量子态,在观测者眼里,自然会呈现出一种“确定的结果”,进而认为是被观测对象的量子态发生了坍缩。
不论如何理解,实验结果,都一样,但接下来的操作则有所不同。
量子态的“坍缩”,或者说观测者与被观测者的量子态之“绑定”,发生在一瞬间,而完全无视被观测系统内,各物质之间的物理距离,这是很诡异的。
毕竟,按相对论的叙述,宇宙中任何物质、能量乃至讯息的流动,都无法超越光速。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