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为陛下前去征战。稍有差池,不敢生还来见陛下。
魏主大喜,于是当殿拜帅,赐其兵符。拓跋虔辞帝离京,点齐兵马南下,来犯燕境北边诸郡。所到之处,果然攻无不克,战无不取。
便在此时,边报传至盛乐城:燕太子慕容宝引军入境,开到五原黄河北岸矣!
魏主拓跋珪闻报失惊道:燕兵来得恁快!我兵马方出边境,其已兵至五原,莫非有耳报神乎?此时便复招回拓跋虔,恐亦来不及矣。
张衮出班奏道:是我发兵之前,燕国伐我大军已出中山矣。燕军狃于必胜,上下皆有轻视我国之心。若依臣计,则宜赢其形以骄其兵,先示之以弱,然后方可一举而克之。
拓跋珪听从其议,悉徙部落蓄产牧民,西渡河千里以避燕军之锋;复派一千精骑偷从上游渡过南岸,布于五原至中山之途,截获后燕传送战报使者,使其内外信息不通。
燕军至于五原,不见魏兵前来抵敌。探马回报:代国全族迁避千里之外!
燕太子慕容宝大喜,于是降获魏别部三万余家,收其糜谷百余万斛,进军临河扎营,大造战船,以为渡河之具。
九月战船已备,慕容宝列兵在船,下令渡河。
不料此时已入寒冬,北风凛烈,将燕国战船屡次吹回南岸,兵不得渡。偶有渡过北岸者,却被魏兵抓获,共得燕国甲士三百余人,又皆放归,释而遣之。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慕容宝兵不能进,退又不甘,屡派信使南归与中山通信,又皆被魏兵擒获,因此数月不闻京中消息,亦不知皇帝起居病情。
拓跋珪令将所擒使者临于河岸,向燕太子慕容宝喊话:据某所知,大燕皇帝陛下病重已死。殿下何不早归即位,尚在此喝西北风耶!
慕容宝闻此话语,且见信使皆在魏营,不知究系何故,不由甚为忧恐。士卒无不骇动,军心动摇。慕容宝见军无战心,于是便欲退兵,待来春冰开再战。
正当后燕军队处境艰难,进退维谷之时,这边拓跋珪则已安排停当。
此时拓跋虔已闻风率众而回,拓跋珪便命其与拓跋仪各领二万骑兵,分别驻扎在河东、河北,又使略阳公拓跋遵领七万步骑悄悄绕到燕军东南,阻其退路。
燕军和魏军在五原隔河相持近月,慕容宝所带燕军已从骄兵变为羸兵,兵无战心。
燕将慕舆嵩听信魏国谣言,以为慕容垂真的已死,遂纠合部将作乱,欲立慕容麟为帝。其事情败露,慕容宝将慕舆嵩等人诛杀,由此便与慕容麟两人互相猜忌。
燕军支撑到十月底,此时五原已是寒风凛冽,军士挨受不住酷寒,相继有人冻死。慕容宝无奈,于是下令烧掉渡船撤军。
慕容麟:因何要将渡般尽皆焚毁?
慕容宝:为大将者,须知天时。今黄河尚未结冰,魏人若夺船只,渡河追击,奈何?
慕容麟闻此,便不再言。于是慕容宝下令烧毁船只,其后便不采取任何防备,亦不设斥候巡哨,只顾率军一路向东撤去。
拓跋珪陈兵北岸,眼见燕军南撤,因无渡般,果然并未追击。只欲待以河南伏兵击之,得其燕军辎重而已。
不料待燕军撤退后第八日,天气突变,刮起暴风,河水一夜间迅速冻合。
拓跋珪闻报,大喜过望,命令留下所有辎重,点起二万精锐骑兵,全速涉冰冲过黄河,朝着燕军撤退方向追击。
燕军到至参合陂,天已傍晚,忽有大风平地而起,卷起一道黑气,犹如长堤,自燕军身后而来,罩住整军。
随军沙门支昙猛和尚顿觉不安,遂向慕容宝进言:狂风暴虐,乃是魏兵将要到来征兆,将军宜遣兵抵御,并使猛将断后,以备不虞。
慕容宝满以为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