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五章 几乎废弃的府学(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衙,一份交府衙。日后田亩买卖,户主需要找人重写田契,且请县衙吏员作证,以确保这地块确实是这家人的,避免出现买卖纠纷。

杨琇看着荒地变良田,心头满是感慨。

论手段,还是顾知府厉害,这一手将会在根本上解决泉州府粮食少的局面。只是,如此明目张胆地蠲免两税,顾知府当真能应付得了朝廷风波吗?

朝廷风波?

顾正臣根本不在意,因为朝廷根本就不知道……

所谓的蠲免秋税、夏税,只是名义上如此,该给的粮食,将会一斤不少地运往行省。只不过,这些粮食不是顾正臣收税收上来的,而是府衙打开粮仓,以市价收粮食收上来的。

一年两税不就是四万多石粮,从贪污的钱财里面抽出两万两买粮食去,足够蠲免泉州府百姓一年税的了。

百姓手中的秋粮打下来了,总需要粜出才能换点银钱。

谁来收购粮食?

之前是卜家垄断,低价收购。

现在府衙垄断,福州什么价,泉州府就是什么价。

当然事情也没这么简单,需要告诉老朱、户部、行省,要不然泉州府的账目就一行字送到行省,行省也不敢给户部递。至于那些啰嗦的御史,就没必要知道了。

泉州府这些年来被一茬又一茬的人搞得破破烂烂,顾正臣只能埋头苦干修修补补。

继续阅读

顾正臣从养济院出来,面带悲伤,对卫敬止、黄斐道:“晚点拟写文书,让各县寻找无人照养、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接到养济院发给钱粮照养。地方县衙赡养有压力的,转至府衙来赡养。”

卫敬止、黄斐连连答应。

顾正臣又前往泉州府学。

对于泉州府人,更习惯将泉州府学称之为文庙。

泉州府学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在府学旁开建孔庙,算得上历史悠久。府学坐北朝南,以大成殿和明伦堂为主呈“双轴线”布局,左面是府学,右面是孔庙,这种“左学右庙”的形制在明朝很是常见。

这也给生员提供了方便,这边学习结束,那边就能去问候下孔夫子,为啥写这么多难背、难懂的文章,子曰子曰的,你少说几句不行嘛……

府学里最壮观,最大的建筑,最好的建筑,不是授业解惑的明伦堂,而是供奉孔子、四配、十二哲神位的大成殿,这也是祭孔的场所。

顾正臣看着眼前壮观的大成殿,暗暗惊叹,这是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面阔七间,进深五间,用四十八根白石柱承托,其中有八根柱子是盘龙檐柱。

不用说,这是南宋时的杰作,不是南宋朝廷,泉州府学估计也没这么大脸面……

顾正臣瞻仰着孔子,叹息道:“卫敬止,泉州府学还有多少生员?”

卫敬止低下头:“没了。”

“教授呢?”

“走了。”

“训导呢?”

“也离开了。”

顾正臣看向卫敬止,指了指孔子像:“偌大的泉州府学,就这孔夫子一干人在这里守着不成?”

卫敬止不敢说话。

泉州府学没人了,这是悲惨的现实。

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能全怪到府衙、卜家等身上,说到底还是老朱停罢科举引起的后遗症。

泉州府属于福建行省,整个福建行省的教育水平远远比不上两浙、江西、应天府及其周边等地,换言之,就是科举照样考,泉州府都未必能考中几个举人,但多少还是有些希望,可在朝廷停罢科举之后,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没希望入仕,谁还背四书五经。

什么孔夫子,什么孟子,统统不管了,改行另寻出路才是正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